日本行政区划

时间:2022-10-14 12:22:46

日本行政区划

日本是单一制的国家,行政区划分为两级。第一级为都道府县,第二级为市町村。现在日本政府之下47个一级政区,平均每个一级政区又下辖69个基层组织。日本这一层次少、幅度大的特点,其形成固然与历史上早在德川时代就已形成的既分权又集权的二元政治体制有关,这更是日本地方自治法的正式实施后,地方自不断强化的结果。

战后日本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沿用了战前的二级制,地方政府的设置十分富有特色。地方公共团体的议事机关为一院制度议会,执行机关主要为首长。议会议员和首长均由本地公共团体的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不能相互兼职,首长和其他执行机关的成员不参加议会会议,但对议会通过的决议有异议时,首长拥有相对否决权。议会与首长各自独立,都对居民负责。但在执行机构的设置上设立各种各样的行政委员会和委员。行政委员会及委员与首长共同组成地方自治团体的执行机关,相互独立,各司其职。行政委员会及委员除承担行行政职能外,还行使准立法职能(制定必要的规则、规章)及准司法职能(公平委员会及劳动委员会的活动)。此举既避免了首长因过分集权而导致专制,又保证了执行机关的统一性、综合性和高效性。

这种特色设置其实是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实行科学管理。1947年日本在公布《日本国宪法》的同时,颁布了《地方自治法》,以后又连续出台了《公职选举法》、《地方公务员法》、《地方财政法》、《地方税务法》等一系列法规。每一项法律都十分明确和细化。各类行政单位也有相应的制度,如东京都制、都道府制、市町村制等,总的特色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国家权力归中央,地方权力归地方,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在权力行使过程中相互磨合,相互促进。日本行政区划由“政府权威”转向“法制权威”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

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尽管实行地方自治制度,但始终摆脱不了三分自治、七分集权的格局。中央采取多种手段对地方进行控制。

通过财政手段制约地方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地方财政法》对维护、协调中央与地方财政利益与相互关系做出法律规定。日本采用分税制确定中央与地方的总体财源结构,然后通过国家收入的再分配对地方财政进行调控。中央对地方财政监督的办法主要有控制地方预算、税收和分发国库支出金。地方政府必须根据中央政府的预算比例来制定自己的预算。国会每年通过预算时,规定地方税收的种类和税率,地方政府无权支配国家的税收,而是由中央决定拨给金额。

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表现为多方面:首先,内阁总理大臣可以对地方行政提出劝告、意见,还可以直接主持选举,调停都道府县的纠纷。其次,内阁总理大臣和自治大臣可以要求都道府县知事就市町村的特定事项进行调查,都道府县知事或市町村长缺位又没有职务者时,自治大臣可委任都道府县的职务者,都道府县知事可委任市町村长职务者。此外,中央政府各省、局基本上设有监督地方事务的机构。

在立法上,中央政府有权制定法律和政令,而地方政府只能在不违反法律或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就属于自己管理和执行的事物制定条例。地方政府在制定、修改或废止条例时必须上报自治大臣批准。中央政府除地方自治法等综合性法律外,还制定了大量的单性法律和政令,如城市计划法、生活保护法、公害对策基本法等,以决定和影响地方政府的事物。

日本中央政府除了在以上三方面对地方政府牢牢控制外,还成立一些协调机构,以解决行政区划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如成立地方政府的全国性组织,进行整体协调;设置地区性的机构,进行区域协调;设立居民自治组织。以上行政区划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政区划不能解决的问题,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省直接领导县: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创新 下一篇:预算监督要盯紧政府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