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人术后的康复护理

时间:2022-10-13 08:21:54

乳腺癌病人术后的康复护理

[摘要] 目的: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瘢痕引起的患侧上肢活动障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02例患者采取及早康复、尽早锻炼的原则,采用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方法,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运用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的疗效。结果:95例功能恢复良好,无关节强直、肌肉萎缩、肢体肿胀,占本组病例的96.7%;89例患者皮瓣生长良好,占本组病例的97.8%,无切口愈合不良。结论:对乳腺癌病人术后运用相应的康复护理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康复护理;乳腺癌根治术;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94-02

康复护理在护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乳腺癌根治术不仅切除了患侧乳腺,还切除了部分与上肢活动有关的胸大肌、胸小肌及相关的神经、血管、淋巴管[1]。此外,术后瘢痕常引起患侧上肢活动障碍。因此,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加强功能康复指导很有必要。2004年2月~2007年2月,我科对10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指导,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患者102例,年龄32~81岁。均为乳腺癌Ⅱ、Ⅲ期女性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术。通过术后的三阶段康复指导,95例功能恢复良好,无关节强直、肌肉萎缩、肢体肿胀,占本组病例的96.7%;89例患者皮瓣生长良好,占97.8%,无切口愈合不良。

2功能康复的目标和方法

2.1功能康复的目标

近期目标:如无特殊情况(过度肥胖、胸壁负压引流管保留时间过长等),术后2周患侧手臂能越过头顶摸到对侧耳朵。远期目标:患侧上肢活动度能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

2.2三步骤功能康复法

2.2.1第一步骤(24 h~3 d)手术后至拔负压引流管期。在此阶段,由于活动范围及活动量不大,不会加重伤口疼痛、出血,患者都能接受指导,进行自觉锻炼。术后3 d内患侧上肢采取屈臂内收姿势制动时,进行上肢肌肉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血液、淋巴回流,以减轻因手术创伤、回流不畅等引起的肢体肿胀,促进伤口愈合。传统方法要求患者术后24 h内在可能范围内开始活动,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术后24 h~3 d开始活动为宜。因为过早活动会使皮瓣滑动而影响伤口愈合。本组病例中89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因术后3 d活动幅度过大使伤口愈合不良,致胸壁负压引流管延迟拔除。另1例因过度肥胖(体重81 kg),负压引流管保留长达30 d。

2.2.2第二步骤(术后4~7 d)患侧上肢先从腕部开始,可以伸屈手指,转动手腕,然后练习肘部活动,如用患侧手洗脸、刷牙、拧毛巾、端碗、握球等。此阶段锻炼的次数与时间不限,以肢体不疲劳为度。在锻炼的过程中,患者在掌握力度与活动度方面各不相同,有的急于求成,力度和活动量过大;有的怕痛,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锻炼。我们采取个别辅导,讲明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及时锻炼的意义,纠正各种偏差,如姿势偏差、锻炼时间偏差等,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保证其完成这一关键性康复阶段的锻炼。

2.2.3第三步骤(术后第2周开始)除继续进行第二阶段活动外,主要以肩部活动为主。以肩部为中心,前后左右摆臂,初时幅度不宜过大;以自然姿势梳头,保持颈部不偏斜,这两种活动不限次数。拆线后,逐步加大肩部活动范围,其方法是:①外展活动,双上肢先平举,然后外展,再双手叠加于脑后,两肘在前面开合,注意保持两肘高度一致,以免术后瘢痕挛缩影响患侧肩关节外展。②爬墙活动,面对墙壁,分足而立,使手掌贴于墙壁,开始时指尖平双肩的高度,然后利用手指的屈伸活动,使上肢向上移动。

2.3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①活动不宜过早,防止皮瓣滑动而影响伤口愈合,而时间太迟,又易造成皮下积液,上肢水肿及瘢痕形成。活动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于术后24 h~3 d无活动性出血即开始活动。②避免患侧上肢过度劳累和下垂过久,引起肢体肿胀。若出现肢体肿胀,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肿胀严重时,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③肩部活动强度以不产生明显疼痛为限。康复训练以患者自主功能锻炼为主[2]。

3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后一般都有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特征。尤其是年轻女性担心因手术而失去第二性征,减少了女性的吸引力,从而表现为自卑、忧虑,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本组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心理障碍,针对这些情况,采取护理对策:①护理人员更加耐心、细致、热情,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同情、关心和体贴,产生安全感、信赖感。②术前进行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并请同种疾病恢复良好者现身说法,使其恢复信心。③向年轻患者介绍术后各种有助于恢复体形的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创伤。④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尤其是丈夫的支持,让其感受到爱的温暖,从而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上述护理措施,90.0%的患者减轻了心理负担,72.2%的患者消除了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60.

[2]杨利娟,李小燕.康复与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3-54.

(收稿日期:2008-03-27)

上一篇:分娩中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畸胎妊娠孕产妇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