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选择题解题指导

时间:2022-10-13 07:29:03

中考选择题解题指导

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它具有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多样性、迷惑性,知识的广泛性、答题的简便性和评分的客观性等特点,解答时要求学生能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有关物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学习的理解、判断、识图、计算等能力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选择题一般有以下几种题型:

1. 对概念进行辨析

概念辨析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获取正确结论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1一本物理课本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课本所受重力与课本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课本所受重力与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课本所受重力与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分析本题主要是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两个易混概念的辨析.首先应明确这两种力的异同点:它们都是两个力,但力的三要素有所不同.两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答案C

点评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并正确理解,对易混概念加以辨析.比如,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重力与压力的区别等.

2. 对规律进行理解

这类试题解答的关键是利用相关的物理规律对题目中描述的物理过程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例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逐渐减小后,物体将()

A. 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B. 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C. 向右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D. 向左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分析物体原来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逐渐减小时,因摩擦力不变,则物体此时受非平衡力的作用,速度逐渐减小,方向仍然向右.直到速度为零,物体静止.

答案B

点评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3. 物理联系实际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例3(2011年苏州)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这是因为()

A.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鸟的速度很大

B. 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小鸟的速度很大

C. 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小鸟的速度很大

D. 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小鸟的速度很大

分析小鸟撞飞机造成飞机损坏,因为小鸟相对于正在飞行的飞机的动能很大,而小鸟的质量很小且不变,所以是小鸟相对机的速度大,从而造飞机损坏.

答案D

4. 运用比例求解

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量之间的比值问题.解题时需选择正确的物理公式,并对所选的公式要会变形.

例4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V1∶V2=2∶3,运动路程之比为S1∶S2=1∶2,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t1∶t2=()

A. 3∶1 B. 3∶4 C. 1∶3 D. 4∶3

分析根据题意,此题选择相应的公式为S=Vt.由公式变形得:t=S/V,进行简单比值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答案B

总结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① 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② 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③ 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5. 对图象进行分析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象,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象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和物理量的关系.运用图象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象法”.

例5(2011年宿迁)描述水的有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分析首先可从图象的两轴分析,A中反映水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成正比;B中反映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质量只与物质的多少有关;C中水温在沸腾前与加热时间应成升高关系;D中水的蒸发与温度有关,时间越长,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答案A

总结运用“图象法”解题时应做到① 识别图象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② 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③ 根据图象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6. 对常见数据的估测

了解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如:人体正常体温约37℃、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一本物理课本的重力约2.5N、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人体的密度约为1×103kg/m3、我国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V、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大于36V、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等.

例6(2011年南京)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42℃

B.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

C. 教室里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

D. 写字台台面的面积约200cm2

分析只要我们了解了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就能直接判断B、C选项的对错,而判断A、D选项时,则还需要了解一些生活常识.

答案C

7. 对物理研究方法的理解

目前我们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推理法”等.

例7在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变.以下各个研究实例中,与其所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B. 研究光路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C. 研究声波时,将它与水波进行类比

D. 将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小车在水平部分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如果在水平部分不受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此题首先应明确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变,这里的研究方法为“控制变量法”.分析得出A答案符合选项,B选项是应用的“模型法”,C选项采用的是“类比法”,D选项采用的是“推理法”.

答案A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关于“分组教学”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冷思考―让语文课堂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