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充满诗意

时间:2022-10-13 01:13:12

让语文充满诗意

我校语文组提出了“诗意语文”的设想,并创立了“诗意语文工作室”。也是从那个那时候开始,我才明白原来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是充满诗意的。

就在我深深迷醉于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的时候,我也陷入了深深地迷惘――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该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种诗意的氛围呢?

巧的是接下来学校下发了《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这本书,我便如饥似渴的读起来了。不久,我校荣幸的邀请到了余老师来我校讲课,我终于如愿以偿,听到了余映潮老师的课堂展示课和他那朴实而生动的讲座。

我想:语文教育如果没有一条美的清泉,就不能绽开学生的心灵美之花,更不能结出创造美之果。今天,我便将语文课中“美”的境界创设出来与大家一起徜徉。

1.美读。

余老师在教学别重视美读。在他看来,美读,就是诗意地朗读。

如余老师在《散步》的教学中,第二个环节就是指导学生美读――建议你这样读课文:

第一步: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自己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第二步: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者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第三步: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地体会给大家做示范朗读一样。

学生在这样的引读中所进行的朗读,一定是诗意的朗读。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美的语文课。余老师的本课教学设计,用“小步轻迈,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了课文的朗读教学。

余老师还建议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如他的《口技》朗读课中,就让学生分五次来读,每一次的要求都具体而层次分明,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余老师善于形式的变化与合理的调控手法,场面的活泼程度可想而知。

将朗读作为一种点拨手法来设计。如《白杨礼赞》中,余老师巧妙的设计,惊喜的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和借鉴,既简化了教师的讲解,又增加了思维训练的力度。

所以,教师要充分钻研语言材料,训练好学生的美读,让美妙的读书声盈贯于耳。

2.美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文本的美点,引导学生去审美。

例如余老师讲授《说屏》,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美,用词用语非常雅致,词汇很丰富,余老师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选一组词儿读一读;选几个句子说一说;选一个美段品一品。

余老师在整堂课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对于美点的发现与把握,如那些很漂亮的词:微妙,擅长,称道,点缀,韶光,造型,得体,休憩等,都是对词语美点的搜索。

在精选句子时,余老师没有如我们一样让学生从文章中任意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而是让大家从课文的每段话中各精选一句话,连缀起来就是课文的缩影,是对全文信息的提炼。学生被老师这样一提醒,就有了方向感和目标感。学生对句子的提炼和品味也是令人赞叹的。

余老师的《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一段的精读、揣摩、品味,八个小问题的设计,都是对全文美点的深刻把握。

《十三岁的际遇》中,比喻式抒情段的仿写,更是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进行品析还不足以领会其优美的表达的“更上一层楼”的飞越,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文本的“美点”是多方面的,小说中的人物美,散文中的语言美,诗歌中的音乐美,戏剧中的情节美,说明文中的结构美。扣住美点来教学,和学生一起进入文本,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新课改理念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3.心灵“美悦”。美悦就是要升华心灵,情感是关键,要引领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在心里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性情上得到熏陶,这是语文美的最高境界。

余老师在《我愿意是急流》的授课中,用美听,美读,美品,美说四项高雅的活动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老师带入了深深地美境。这堂课上,余老师讲析了课文中的意象之美、意境之美、意蕴之美,每一个环节都是溢满美感的滋润。

当今天真正的走近余老师,感受他的教学中自然、朴实的不饰雕琢的艺术时,我真的明白了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味,什么才是语文美。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素质教育中的课改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