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与实验教育的任务概述

时间:2022-10-13 06:49:31

化学教育与实验教育的任务概述

作者:杨云波 单位:荥经中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社会。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不甘示弱。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自然学科。为了与社会发展以及新教学理念接轨,现在教改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改革的主要内涵应该是教育向着培养具有理论型尤其是创造型的复合型人才方向转化。这样一来,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造就出一批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如何根据教材采取正确的教学途径和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成了教师肩上的重担,在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发挥自然学科优势,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已安排了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达一百多个,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为“化学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官”,所以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已学化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实验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就对我们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基础知识与化学实验的讲解紧密地联系起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些在课堂中无法操作的演示实验(如产生有毒气体,损害学生健康,严重污染空气的气体),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形式或挂图的形式进行教学,切忌造成强硬灌输化学知识,以及无法涉及知识的教学过程和取得知识方法的被动局面,对一些较复杂的而且应用广泛的化学实验,只是纸上谈操作,嘴上讲步骤的“空对空”的教学方式,应该是逐渐淘汰的。1、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对自然学科的学习,应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切忌纸上谈兵,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所做化学实验的方法,都是依赖基本化学性质和基本原理为依据来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然而这些操作步骤所产生的效果,只有借助科学仪器才能便于观察其产生的效果。虽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无论是感性材料的获得,还是理性认识的检验和物化,都离不开科学的仪器。自然学科(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等)教学如果没有较好的实验教学来陪伴,就不能将学生学到的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也只能是囫囵吞枣,如此而已,无法对仪器的使用过程和特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更谈不上深入思考和在此基础上创造发展了。因此,化学教学应以实验教学为基础,注重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这才是真正体现与素质教学接轨的一个重要方面。2、借助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实践技能和创造能力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科学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科学知识,中学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指导今后的生产实践。因实验教学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能够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使实践和理论有机地联系起来,强化实践对象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或运用。离开了实验教学或把实验教学简单化,就谈不上让学生从实践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了,也就偏离了现在教学改革的办学素质,有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勿必将重知识轻实践的教学再持续下去。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1)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人翁,让他们多动手操作,多用眼观察,多动脑思考,重视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实验室内的指导性实验等。(2)想方设法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利用一种实验让学生探讨多种实验途径。其目的是让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3)加强实验操作考核,检查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充分重视起来。

二、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被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它的弊端,但不等于教学没有规律可循,也不等于教学中可以随心所欲,更不等于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要完全对立,严格地说应该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吸取精华,排除糟粕,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是个教学方法问题,是教学实践活动。实践目的产生、内容以及目的的实现,都必然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自生的。在传授化学知识和实践技能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选择一定的教学形式。1、教学原则的探索在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形式首先应该明确几项原则:(1)不能脱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2)在原有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原则。(3)不能脱离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原则。在这三条原则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化学教学形式。2、运用教学规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多样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学习呆板、枯燥,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1)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2)不断寻找学科规律,尽可能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3)除了指导学生化学实验外,也要将化学理论教学与直观演示教学相结合,演示条件不充足的实验可以采用模拟、挂图、模型等方法增强学生对化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4)在布置作业方面应将讨论、自学、运算、小制作、课外小实验等练习方法运用到各个教学阶段中。(5)善于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寻找化学规律的方法及用辩证观点接受新知识的思索。

三、善于总结归纳,启发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使人们感觉到需要接受的新知识新信息太多。所以在学校学的知识再多,也无法赶上知识更新速度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迫使我们的教育要改变观念,使以前专业知识的“深”向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广”方面转变。1、善于总结归纳,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方法是面向教学对象而言的,教学的双边关系是不变的,但方法是在变化中的。譬如,在学习《碱金属》这一章节内的第三节碱金属元素中,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原子结构分析和性质推导的理论讲解,再将钾、钠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及钾、钠分别与水反应的实验做给学生观察并让其思考,使学生利用自己已具有知识总结出金属元素性质的差异性,老师在作必要的补充,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同时也使他们看到自己学习中思维的不严密性。从实验中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钾分别与氧气、水的反应,都比钠与氧气、水的反应都来得强烈,这正是初中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实验中的体现,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从锂到铯,它们的金属性逐渐增强。这样一来让学生在实验中真正体会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的理论是源于实验的,不是人为的。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就为《卤素》及《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只要能够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诱发出来,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讲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化学知识的增加,小总结,小归纳,寻找化学小规律的学习方法,会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对学生长足发展终身受用。2、不断探索教学内容中新的教学规律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人中有许多人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特别是高一全期、高二上期的无机化学内容杂乱没有头绪,使学生感觉至要记的知识点实在太多,其实不然,只要你深入进去许多东西者是有规律可循的。譬如,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从同一周期中我们知道原子半径的变化引起了元素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变化的原因,但有的同学不善于将已学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章节(氧族、氮族、碳族等)中,这样一来就觉得化学没有规律,其实这些学生已具备了学习化学的规律,只是不善于运用而已。所以,在经常引导别人发现的学科规律的同时,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并探索教学内容中新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保持浓厚的兴趣下去接受一门自然学科的学习是当前每一个教师的当务之急。随着教学结构的改革,在化学教学课时减了又减的情况下,要在较短时间内圆满完成现有的教学任务,“厚积薄发”这几个字就显得相当重要了。综上所述,化学教学在重视实验的前提下,应发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逻辑方法的效用,在重视实验的同时,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体系到复杂体系循序渐进,是学生结合实际操作,从实践中了解化学的道理,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实验重复和机械模仿。学生独立设计的实验,应体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体现操作技能和设计技能的熟练性,体现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体现化学理论离不开实验教学这一特征。使理论教学与直观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纵向与横向相互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事实践的能力得到长久的发展。学习化学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由个性到共性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探究适应新型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规律,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医用化学实践教育模式概述 下一篇:化学计算现况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