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实践教育模式概述

时间:2022-10-27 05:02:14

医用化学实践教育模式概述

作者:高东红 单位:北京卫生学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传统的理论教学是在课堂进行,实践教学是在实验室进行,通常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践,即在理论学习后通过实践对所学理论进行验证;或先实践后理论,从直观性教学原则出发,先通过实验获取感性认识,然后抽象概括成理性知识。总之实践和理论是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的。以实验为先导的化学理论课堂教学是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同一空间和时间,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1]。它体现了三个特性: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认识过程的同步性,认识形式的交错性[2]。

1发挥实验教学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医用化学教学一直非常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医用化学实验的改革不是指实验手段的革新和实验内容的改革,而是特指医用化学实验在医用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价值的变化。对于高职教育中的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应体现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特点,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医用化学教学体系。

2以实验为先导的医用化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尝试

2.1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常规理论教学都是在教室进行,教师用演示实验和教具来弥补学生形象认识的不足,基本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虽然课堂演示实验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还是在被动地学习,一少部分对学习没有兴趣但动手能力很强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针对上述情况尝试以实验为先导的医用化学理论课堂教学,将医用化学性质的理论内容迁移到实验室,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当事者,成为教学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操作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实验内容,根据实验现象及不同现象的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出物质的变化规律,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探索和研究的乐趣,体会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记忆非常深刻。与演示实验相比,改革后的医用化学教学,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并举行手脑并用的原则,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教学过程重在互动,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以知识为载体,构建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性的命令者或控制者。学生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促进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师生在交流中完成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学习。

2.2由“做”发展到“想”,形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的视野审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操作事先设计好的与理论教学相辅的实验内容,根据学生所得到的实验现象,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按照学生的思维发育特点,由“做”发展到“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由形象思维转化为逻辑思维,使医用化学教学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自然而然地得到以前认为难以理解的理论结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活动中只要产生疑问,思维就开始活跃。因而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讲的内容上来,从而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和范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解决疑难引路搭桥。所以,在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教师针对问题教,学生就会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最后完成以实验为先导的理论教学过程。例如,在无机化学部分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内容教学之前,请学生做几组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根据学生所得到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自动得出浓度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在有机化学部分,有机物的酸碱性及比较酸碱性的强弱是重点教学内容,但由于是用酸碱质子理论来判断有机物的酸碱性,不同于无机中用指示剂或pH试纸来比较和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强弱直观,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设计了做水与钠、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并进行实验现象的对比,学生会关注到两个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经过回顾酸碱质子理论的要点,得出在反应中水给出质子的速度比较快,水的酸性比醇强的结论。明显的实验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都加入到了讨论的队伍中,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通过自己实践和思考学习到的理论,印象更深刻,学习效果更显著。

2.3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和职业习惯,体验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强化动脑、动手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联系护理职业特点,将医用化学教学与职业技能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例如使用滴管加样时,不能将滴管倒置或将滴管伸到试管口内,这样的错误操作都会使滴管受到污染,从而污染整瓶试剂,将这里的化学中纯净物的概念与学生即将接触的临床无菌操作联系起来,指导学生正确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从基础课就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以适应职业的要求。这样的“现场”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并印象深刻。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个人实验或小组实验。分小组进行实验,一位同学操作,其他同学协助实验并监督和提醒使用标准的基本操作,相互讨论实验现象的描述,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成功的乐趣,并且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实验结果的比较,评比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小组间进行结果的讨论,并且在激烈的讨论中培养了团队精神。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以化学实验为先导渗透理论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建立职业意识,积累职业技能、培养团队精神,不论从教学效果和职业习惯的培养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工作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有机化学教育改革论述 下一篇:化学教育与实验教育的任务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