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之处的思考

时间:2022-10-13 05:33:12

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之处的思考

【摘要】2013年1月我国开始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了顺应财政改革,对相关规定做出了补充,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大帐”中包含了基建数据,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加大了力度,对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制定了更加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突出强化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更加完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系统。

【关键词】事业单位 新会计制度 创新

一、创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在“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处理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即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所占的资金数额由“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加时,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在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这种方法,第一,能够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年终决算的收付实现制与会计反应的支出数保持口径完全一致,而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第二,随着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损耗,“非流动资产基金”的金额也相应减少,可以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净值,反映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在使用过程发生的价值消耗导致资产所处的状态,有利于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和理念,给事业单位提供了内部成本核算的数据。

二、增加了全面性原则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加了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原则是将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或业务统一纳入会计核算,保证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财务状况、事业成果能够得以全面反应。以往仅仅是对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进行核算,而与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一些业务可进行一般处理,不需统一纳入会计核算。这会导致事业单位遗漏很多会计事项的核算,对资产和负债的核算不利,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水平无法得到真实体现,最终将导致会计报表信息失真。全面性原则列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后,会计信息能够将事业单位运行产生的成果清晰地反映出来,并可做到衡量单位资产、负债的运营状况,切实表达出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资金现状。同时也是披露本单位事业执行情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是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关于会计原则基础问题的核算基础。事业单位并不全部属于公益性财政拨款,一些单位具有经营性,如医院。过去一律采取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使得实际业务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反应有很大出入,业务的真实情况得不到如实反应,信息严重失真;其次,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情况不能得到如实反应。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收付实现制是事业单位通常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而权责发生制则由行业事业单位及其他一些经济业务或事项所采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由此,给经营性事业单位制定了一套按照会计核算规律来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的制度。权责发生制能够如实反应事业单位本期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如实反应资产和负债的情况。

四、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系统地改进

新制度设置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对各报表的项目、结构和排列方式做了进一步改进,协调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和会计惯例,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更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更高地满足预算、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需求。

1.财务报表体系更规范。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收入支出表。事业单位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取代了原制度的“会计报表”,明确了财务报表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去掉了原制度中的收支情况说明书,实现了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统一。同时新制度取消了季度报表,减轻了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量。

2.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改革。取消了资产负债表的收入支出项目,避免了工作中因理解错误、结账等导致的差错。按照国际惯例将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及非流动负债分类列示,做到与企业会计制度统一。

3.改进收入支出表结构。由“竖式结构”代替原来的“横式结构”,符合会计惯例并使用方便。将收入支出分为若干板块,分别显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经营结余和事业结转结余,同时能够反映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分配及结余情况。

4.新增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此表反映事业单位年度财政收入、支出、结余和结转情况,能够将会计信息和预算管理进行合理对接。

5.强化附注披露。原制度在附注披露的规定上没有明确披露内容。新制度列明了披露内容:遵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声明;业务活动情况和单位整体财务状况的说明;进一步对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做出说明,包括其主要构成、增减变动等情况;重要资产处理结果说明;大型投资借款活动说明;用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名称、数量等情况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理由说明;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调整说明;有利于分析和理解会计报表需要的其他事项。

五、结语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预示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迈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新阶段给非物质生产部门领域的会计革新带来深刻的影响,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现行会计制度相比有了多重变化,从多重角度反应了政府会计范畴未来改革的方向,更预示着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渐渐从服从管理向信息有用性和受托责任转变。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变更是一个机遇,一套关于我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将陆续登场,这对完善我国会计领域的理论与实务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S].财会 [2012]22 号,2012-12-19.

[2] 张宏. 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作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01).

[3] 焦玉云.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传导机制[J].改革与开放,2010(02).

上一篇:青春文学影响下的中学生群体分析 下一篇:统计抽样审计技术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