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评价

时间:2022-10-13 04:12:29

浅谈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评价

摘要: 司法鉴定机构提供鉴定服务,为审判提供法律依据,实现公平正义。本文旨在探讨多方主体对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D91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63-02

0引言

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我国的司法鉴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缺陷[1]。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追求科学鉴定,公正服务的终极目标的同时,司法鉴定机构对其鉴定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的评价在我国没有正式的实施出炉,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曾有学者提出要在立法层面多动脑筋:为了整顿当前鉴定机构和鉴定活动的混乱状况,应当制定一部《司法鉴定法》 [2],进行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评价对提高司法鉴定服务质量也大有裨益。

1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概述

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是各方参与司法鉴定的主体对司法鉴定机构的工作经历的一种态度反映。相关部门通过对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的了解,能起到“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确定和改进机构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多次评价予以完善;另一方面,通过满意度反映当前司法鉴定机构工作中的优势,使之保持和不断创新。

2主体不同,评价有异

2.1 侦查机关《决定》第七条第一款规定: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侦查机关鉴定机构是侦查机关的组成部分,使得鉴定活动蒙上了浓烈的行政色彩。本机关的案件只交由内设的鉴定机构,对于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满意度的评价,由于其行政机关的属性,实际是接受上级机关的量化考核、年终评审等,作为部门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

2.2 法院在《决定》生效之前,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我国法官对司法鉴定依赖非常严重,有专家称其为“司法鉴定依赖综合征”[1]。《决定》出台后,法院内部不再设立鉴定机构,法院与司法鉴定机构成为了两个独立的主体,在审判活动中,法院只有依法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来从事鉴定活动。法院对于司法鉴定机构的选择颇具任意性,实践中法院司法鉴定委托管理部门多是做一些程序性工作, 其他职能性作用未充分发挥[3],这使得委托鉴定机构完全法院内部相关人员掌握。

通过对《刑事诉讼法》的认识,我们可知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一样,具有平等的证据地位,但法官对于鉴定结论,既要十分重视,又不能盲目轻信,鉴定结论需进行必要的审查质证。没有相关部门或机构对鉴定结论作合法性、权威性审查,如鉴定结论有助于案结事了,法官过分依赖鉴定结论主导审判,极有可能滋生法官或法院内部与司法鉴定机构的“案件交易”而助长了不正之风,最终导致冤案、错案、假案的发生。赵作海案中法官对证据尤其是本案关键证据——尸体的鉴定结论并未进行审查,最终错失了纠正该案的最后一次机会,造成错案[4]。

由此观之,似乎法院对于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结论的采信率是衡量该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业绩的关键所在,鉴定结论对法官的帮助作用成了决定满意度好坏的砝码。但鉴定结论的采信率不但不能体现该鉴定机构的业务水平,而且有时其权威性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因此,法院对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的评价需要尽量避免与鉴定机构直接有案件“交易”关系的法院部门进行评价,可以通过交叉评价和反复评价的形式,最大限度的做到合理、公平。

2.3 当事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33号《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可见,案件当事人享有自行委托鉴定委托权。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从而实现当事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各自站在翘翘板的两端,可以协商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但现实中由于矛盾的激化,双方当事人很难冷静选择司法鉴定机构,法院的指定鉴定更彰显公平,司法鉴定机构中立鉴定,鉴定结论不偏不倚,往往不支持双方各自立场的结论最有价值。但当事人各执一词,不会轻易承认对方的鉴定结论,这便涌现出了大量的复合鉴定、重新鉴定以及多头鉴定。当事人自由寻求司法鉴定机构自行委托鉴定,但是这样的鉴定结论对于委托方往往趋利避害,双方之间可能存在权钱交易,司法鉴定机构从鉴定中得到了经济利益,委托方也得到了期待的鉴定结论。一些鉴定机构为谋取经济利益,暗箱操作,只要当事人请客送礼,便做出有利送礼方的鉴定结论,且以送礼的多少、高低作为鉴定结论的标准;鉴定结论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故意压低外地当事人请求鉴定事项的等级,有意抬高本地当事人请求鉴定结论的级别[5]。如果让这类当事人来对司法鉴定机构进行满意度的评价,那鉴定结论大多是达到甚至超出委托方的期望的,满意度自然而然不会太差。问题在于当事人对于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的评价不参照其他方面的综合因素,而仅仅凭借鉴定结论是否符合其期望值,使得社会知名度与权威性,鉴定人的资质与鉴定水平,鉴定场所的环境、设备,鉴定服务过程中的时效性、准确性、工作态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也都流于形式主义。

2.4 司法行政部门《决定》第三条作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司法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司法鉴定机构,对于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的评价更要侧重实质性内容,如司法鉴定机构的工作环境、内部管理和鉴定人鉴定程序规范化等方面。将具体的评价工作具体化是司法行政部门实际工作运行中面临的艰巨任务。对满意度的评价类似于司法鉴定质量管理评估,但与其不同的是,质量评估时间较为固定,给予司法鉴定机构一定准备时间,往往难以发现鉴定机构中存在的本质问题;满意度评价操作规模小,时间不定期,评价面相对较广,具有易于操作和反复操作的优点。

3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评价模式设计

目前,我国尚未在司法鉴定机构中乃至法院、行政管理部门等都未建立满意度评价组织,并没有将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评价发展成为体系。通过对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的评价,有助于提升司法鉴定权威性,加强司法鉴定机构行业规范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司法公平与正义。

针对不同主体的满意度评价,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评价表有两类可供选择。一类是面向侦查机关,一类则面向社会尽管评价内容各有不同,但在追求科学鉴定,公正服务的最高价值时,其彰显出的意义不尽相同。(见下表1)

3.1 满意度评价维度模板设计对于各方评价,评价重点和需要参考的标准略有差别,与司法鉴定机构在案件中面对不同主体时产生的差异所决定的。评价以书面形式反映更易于操作,节约成本并且可重复操作性强,综合评价结果较客观。但在实际操作中应由不同部门专门负责人员同主体协商在鉴定不同阶段与司法鉴定机构的交流与沟通中,通过从整体到局部的对鉴定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各选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维度。表2-表4为四部分主体对司法鉴定机构满意度评价维度的模板设计。

上一篇:新时期加强军校文化建设浅探 下一篇:构建我国合理用药知识传播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