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选书究竟谁说了算?

时间:2022-10-13 01:57:28

中小学图书馆选书究竟谁说了算?

早在198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了《中小学校图书馆宣言》,对中小学图书馆的意义和使命,进行了明确的剖析与阐释。

可是,最近深入走访了一些中小学的图书馆,我们发现问题依然严重,并且,从因经济制约导致“无书可读”的窘迫,沦为利益怪圈里“有书无法读”的悲哀。因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童书,在许多中小学图书馆里几乎找不到踪影,而许多根本不适合孩子们读的书籍,却堂而皇之地站在书架上。

为什么好书进不了学校?中小学图书馆选书究竟谁说了算?

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的书有两个重要来源:一是捐赠,二是招标。

不可否认,捐赠的图书中有许多非常好的图书,特别是一些具有专业素养和公益情怀的机构,选书非常认真细致。如香港的陈一心家族基金会、台湾的慈济慈善基金会、深圳的天图教育基金会、新教育研究院的昌明教育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静新小书包”、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希望工程快乐阅读书包”等,都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精心选择配图书送到农村学校。

但是,我们也遗憾地发现,有一些出版机构,是把自己长期积压的库存书籍送到了学校;有些机构和个人则更关注送了多少数量、多少码洋,所以采购图书时往往发生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一些不适合孩子读的书籍,就这样流进了学校。

至于招标,表面上看是根据招标书目,书商投标,价低者中标。这样一种公正公平的表象,掩盖着繁多的花样,其中暴露的有些问题,堪称触目惊心。

据媒体调查,现在人口或经济大县一次招标图书往往五六百万元,贫困县也有几十万元。省教育厅每年图书采购则上亿,如河北教育厅连续几年每年都有标的1.5亿元左右的图书招标。这样一笔经费,本是一笔特殊而重要的精神投资,应该郑重对待,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却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唐僧肉。

此类招标中,很多地区的书目都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如某省教育厅的《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中,赫然出现如下书名:《最新医院院长工作全书(上、中、下)》(983元)《老年期内科系统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与治疗》《医学细胞学与医学遗传学》《新编怀孕分娩育儿百科全书》《下岗职工再就业指南》《国民经济动员培训教材--工业动员概论》《消防工作人员手册》《支点丛书--临界》《甲醛生产》《降低不良品损失工作指南》、《两性情感话题丛书——批判情人》等。前几天王林博士在北京的一所小学里,亲眼目睹一些刚刚到校的馆配新书,这批提供给小学生的图书中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美学概论》、《中国共产党党史》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相?

首先,书目的制定存在重大缺陷,甚至有猫腻。书目研制,是提供精神藏宝图,是一件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方法进行的专业研究。以新阅读研究所研制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和《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为例,这两个书目经过了几十位专家近两年的时间,数十次会议,才正式问世,而且每两年还要修订一次。但是根据调查,几乎所有的中小学图书馆配书目,包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每年推荐一次的中小学馆配书目,都没有经过专家团队的认真研制。而且,其中有些书目本身就有是书商参与制定,猫腻早已藏在其中,书目本身,往往就预定了招标的结果。

其后,为了中标,更是有人费尽心机。一方面,有的不法书商贿赂教育图书装备的官员和经办人,因此近些年来,负责图书设备装备的官员和经办人员像交通部门的领导一样“前仆后继”地中枪,早已不是新闻;一方面,有的出版社要偷工减料,在纸张、印刷上做文章压成本,甚至还制造专门供书商的假书(同一本书提高价格,或者同一本书分上下两册)。更有甚者,那些能参与书目制定的书商还会自己早早直接制作好假书,再把假书放进推荐书目中去,籍此牟取暴利。

相对而言,适合中小学生读的好书,如精美的绘本、著名的外国文学译本,由于出版成本比较高(版税、翻译费等),折扣降不下来,就根本无法进入书商的视野,也就无法进入中小学的图书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副社长赵武平介绍说,全国有35万家图书馆,他们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过去进图书馆5000册没问题,现在进不了100本,甚至干脆一本也不进,都是‘馆配招投标’闹的”。

图书馆里没有好书,就像人没有灵魂。中小学图书馆应该是学校的精神文化中心,一座图书馆对学生的意义,绝不亚于一个多媒体教室或一个塑胶操场,何况图书馆花钱更少。在许多农村家庭还不富裕、许多城市家庭还不重视或不懂得为孩子选好书的情况下,学校图书馆是孩子获得真正的好书、真正爱上阅读的唯一希望。

所以,中小学图书馆的乱象再也不能够这样下去了!

我们建议,研制国家推荐的中小学基础书目。根据不同学校的类型、规模,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或委托民间专业机构,认真研制、提供最基础的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书目。这是奠定师生精神根基的书目,由政府统一采购配送,不经过书商的中间环节。

我们建议,建立学校图书馆购书的公示制度,定期将学校采购的图书目录、价格、出版社、书商名单等信息公开,让社会监督。

我们建议,加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选书的自。在中小学图书馆的基础书目配置完成以后,学校图书馆书目的补充权应该交给学校,由学校组成相应的选书机构,提出书单,交教育行政部门装备机构统一采购。如山东诸城等地,已部分实施此项举措,取得了较好效果。

图书是精神的食粮。惠特曼的诗句,早已生动解读了阅读对于中小学生的特殊价值:“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中小学生的阅读,是全民阅读行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身处这样一个食品安全危机的时代,我们不能再让孩子们的精神食品产生安全危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曾经为中小学图书馆问题建章立制,出台过相关法规,我们更期待相关部门眼下结合实情尽快修订完善,确定监督和惩罚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把住中小学图书馆的选书配书关,把住精神与文化的最后防线。让真正的好书到达孩子们的手中,就是让明天的美好从我们手中诞生!

(作者系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凤凰岭美术馆:山林环抱的艺术“心斋” 下一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理论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