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备考三部曲(中)

时间:2022-10-13 01:04:56

散文阅读备考三部曲(中)

感受形象,领悟和赏析作品的内涵,评价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都离不了对相关语料含意的理解,更离不了对相关信息的归纳与概括。

命题,有两类:一类是对文中典型语段或语段群的信息归纳,一类是对全文信息的概括。信息归纳与概括的基本策略是观察信息呈现的特点,要是集中呈现,归纳就要分析对象语料的结构层次,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如2015年广东高考第18题涉及的“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是全文的总结句。换个角度说,作者写作时,心中始终有一个被扩展句,即“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只是到行文结尾处才告诉读者。解答这样的试题,就要自觉分析作品结构。选文共有16个自然段,其中第1-6段写老人与狗,第7-12段写老人与紫苏,第12-15段写老妇人与白杏,最后一段写新出现的“别样的人情格局”。分析准确之后,要逐层概括其主要信息,由于这些信息都是围绕并扩展“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的,所以概括的语言要能直接体现“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的具体过程。四个层次,依次概括为:小狗不计前嫌,与老人亲近,使老人受到感化;老人栽种紫苏请邻居采摘,让大家共享美味;老妇人为了给紫苏遮阳,种下白杏树,让杏子挂满枝头,让人采摘;两位老人的行为唤来了小区的“别样的人情格局”。

对于篇要如此,对于段落也必须如此。下面是2015年北京高考第24题涉及的作品倒数第三段。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面对这样一个需要精读的段落,首先要分层。好在“怎么告诉他”、“怎么才能告诉他”和“如果赏梅在淡云”起到标明层次的作用。由此可见该段分四层。逐层概括即可。如第一层情景是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第二层情景是千年老梅,突然琼枝吐艳;第三层情景是为情所困、辗转反侧;第四层情景是日常闲居,雅兴袭来。作者借此突出的梅花这样的品质与格调――凌霜傲雪的风骨、绝处逢生的沧桑、摄人心魄的鬼魅和升华生命的特质。

以上说的是信息的集中呈现,但是试题要求归纳的信息,有时不是集中的,相反显得很是零散。这时,我们就要学会筛查摘取。如山东高考第21题涉及的信息,就很零散。虽然我们能较快地确定有效阅读区间的大致范围,但是要确定具体的对象语句还不是一件容易事。下面是该题涉及的大致阅读区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

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察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作者以走访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并不是直接分析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尽管文本也旁及其中的原因。这时,我们就要筛查,如第⑥段中的“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第⑧段中的“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第⑩段中的“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都是最珍贵的原始信息。由此可以概括以下几点原因:(心态)现代人们渴望现代化,视传统如垃圾;(境况)四堡人因为贫穷,选择获取古董贩子的金钱,扔弃自己的文化;(环境)文化传承缺乏必要的财力和人力资源。

上一篇:扬中市居民大病保险的成效评估与建议 下一篇:加强涉农资金审计监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