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现状调研

时间:2022-10-12 09:17:01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现状调研

一、全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一)学历情况。本科以上学历主要集中在县直机关,而且有较大比例是进修取得的学历,第一学历为本科、研究生的数量不多。县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中,硕士研究生34人,占2%;本科545人,占40%;大专454人。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中,硕士研究生2人,占0.2%;本科158人,占16.1%;大专377人,占38.3%。

(二)年龄情况。县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325人,占23.7%;35岁至40岁269人,占19.6%;40岁至45岁326人,占23.8%;;45岁至50岁181人,占13.2%,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76人,占7.7%;35岁至40岁423人,占43%;40岁至45岁253人,占25.7%;45岁至50岁96人,占9.8%,人才队伍波动较大。

(三)职称情况。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县直事业单位。县直事业单位中,高级职称147人,占11%;中级职称547人,占40%;初级职称676人,占49%。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中,高级职称14人,占1.4%;中级职称200人,占20.3%;初级职称770人,占78.3%。

(四)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发现,一些单位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比较迫切,如县环保局急需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住建局急需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建筑学、测绘工程、燃气工程、供热工程、给排水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水利局急需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县直事业单位需求专业技术人员184人(在核定的编制限制内),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在农技、畜牧、财经类等专业方面共需124人,平均每个乡镇(街道)8人左右。

二、存在问题

(一)学用错位,学非所用。近年来,全县事业单位引进的86名研究生中,有32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约占37%。如动物学专业的研究生从事城建工作,微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从事水利工作,其他单位也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与岗位需求不一致的现象,造成专业技术人才无用武之地、单位急需人才引不进来的尴尬局面。

(二)水平偏低,人才不足。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第一学历较低,虽然通过进修提高了学历、晋升了职称,但实际专业技能并没有达到相应水平。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虽然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少,但真正技术精、业务强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适用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层次、职称级别、业务水平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三)结构矛盾,队伍断层。从学历结构看,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硕士研究生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仅占1.5%,本科以上学历占31.4%,不足三分之一,其中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少。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仅有161人,占6.8%。从专业结构来看,乡镇财经类、农技类、计生技术类人才缺乏。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仅占13.8%,这其中乡镇更少。县直单位普遍缺乏与工作领域内的专业人才。近年来,由于很好地坚持“空编进人、凡进必考”的原则,县乡招聘、录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比较少,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出现了人才断层现象。另外,县乡基层事业单位还存在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等问题。

三、原因分析

(一)招考政策不完善及个人价值多元化等原因造成学用错位。一是招考中按学科类别划定招聘岗位,专业划分不细,针对性不强;二是专业技术人员交流调配机制不灵活。调整学用错位人员,除编制许可外,还需调出单位、调入单位及被调人员三方同意,同时满足这些条件调配人员,存在一定困难;三是考生价值多元化,岗位选取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与岗位适配。嘉祥县实行按分选岗,高分考生优先选择单位和岗位。部分考生考虑的不是学以致用、发挥专长,而是片面地看工作单位和岗位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因素,而单位没有选择权,势必造成专业岗位错配、学非所用、人才浪费现象。

(二)历史原因和重使用轻培养的方式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偏低。一是在社会转型和改革过程中,由于改革分流及原有人事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一部分缺乏专业技术的人员进入事业单位,占用事业编制;二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人才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三)管理激励机制不规范造成结构性矛盾和队伍断层。目前,事业单位改革还未到位,事业单位能上能下、人尽其才、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还不健全,奖惩和绩效考核机制并未真正建立,事业单位工资分配不够科学,还存在“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管理体制上的问题,造成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差,队伍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历史上因缓解改革压力等多种原因造成人员进入滞留在事业单位,占用着事业编制,影响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影响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正常更新,造成人才断层。

(四)待遇与期望值之间的落差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毋庸讳言,县乡基层事业单位待遇偏低,一部分人才有较高期望值,往往把县乡基层当跳板,不能安心工作,只想过渡一下,弄个编制就走。近年来,引进的研究生有27人考走或调离,4人被借调到县外,占引进人才的27%。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编制许可审核,优化编制结构,强化编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预控作用。在编制使用许可审批和制定编制使用计划工作中,突出岗位的专业性。优化事业单位编制结构,突出专业技术人才的编制比例,将专业技术人才的编制比例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贯彻到编制管理工作中。运用编制使用许可审批和科学的编制结构指导人员招录、聘用、调配,发挥编制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预控作用。

(二)完善招考聘用模式,建立灵活适用的引才机制。招考计划应充分尊重需求单位意见,按照具体单位、具体专业、具体岗位有针对性地招考,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可加试专业知识。恰当设置招考岗位,按照专业技术和普通管理分类报名,专业技术类设置严格的专业限制条件,普通管理岗位可以适当放宽专业限制,尽量限制录用人员跨专业选择岗位。不拘一格选人才,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特殊岗位可适当降低学历和身份门槛,采取相对灵活的程序招聘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三)加大教育培养力度,促进人才素质提高。注重强化培养,从实际出发,明确培养目标,可采取集中培训、外派深造、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培养人才。鼓励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建立高层次人才内部流动机制。对招录分配到各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果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差别较大,不能适应现有工作岗位的,可以申请到专业对口的部门和岗位。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内部流动机制,及时优化调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技术优势。

(五)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引入竞争机制,按岗聘任,进一步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同时,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建立人才投入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机制。整合各项人才投入,统筹规划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人才资金的投入效能。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技术人才 事业单位 人员结构 考录

上一篇:维特根斯坦为何要否定逻辑常项 下一篇:泰山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职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