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应用探究

时间:2022-10-12 06:09:08

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应用探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也带动着城市建筑行业的同步发展。特别是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以及技术普及,而城市节水排水工程就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市政工程项目,其不仅仅表现出的是公众基本的生活需求,更体现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思想,而绿色环保节能理念就是其中一项关键性的理念。而研究这一理念对于城市排水工程建设的作用以及技术改良,也将为未来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绿色建筑;排水节水;应用探究

0引言

绿色、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当前时代的主流思想,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伸以及具体表现。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则需要工程施工流程中将这些关键性的理念融入到技术改良之中,从而保证行业发展的科学性,推动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广,也能为公众生活需求提升带来关键性的意x和价值。而就此,笔者将通过本文,从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应用探究方面入手,将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1.替换节能节水设施

替换节能节水设施是一般的节能节水技术开展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一项建筑内部的日常用水设施。以卫生洗浴用水设备以及消防设备为例,首先,所有的设施可以运用一些绿色环保材质的阀门与管材,因为相比一般材质而言,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与耐磨性,即如选择具有一定隔水特征、抗腐蚀能力的优良铝塑复介钢管材质,则可以明显减少设施水管连接位置的泄露问题。此外,对于卫生洗浴用水设备而言,则可以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节水能力的设备替换传统设备,特别是在水压固定的情况下,对于水压过大的配水位置、盥洗池、浴缸等位置,可以配置瓷芯节水龙头,相比一般龙头,其节水率可达50%左右,而对于马桶设备,则应当优先保证科学排水流程,则可以挑选具有一定体积但容水不大的节水马桶,而在我国范围内,当下运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容量为6L的节水马桶,其主要采用两档进行清洗操作,节水档主要用于小便清洗,以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也是公众认同率较高的一类设施;再者是消防设施,一般选择满足绿色环保理念的消防设施,即如传统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以卤代烷的合成物进行替代,从而避免一般灭火器的高碳对于全球气候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对于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性[1]。此外,而气溶胶灭火的这项技术可以有效杜绝以上问题,它属于为微毒性,具体灭火原理是以全浸没的方式完成彻底灭火,而且对于臭氧层及环境影响较少,真正做到环保又卫生,也获得了广泛的采用及推行。但唯一问题在于其运用范畴范明显的局限;最后是消防水池的节能节水规划,一般而言消防水池的管控与规划在施工流程中未能体现,而且再加上其运用频率不高,从而导致施工会忽视,因而在规划流程中应当构建一个科学的、完整的、一致的环保方案标准,防止二次施工,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2]。

2.水资源的再利用

要保证节能节水理念的完全体现,除了需要普及节能节水设备,同时还需要推行相应的水资源再利用技术与设施,从而缓解资源的滥用与缺失,提升资源利用率。即如雨水就是一种天然的资源,而通过雨水获取设备,可以将建筑顶部、地面的雨水进行汇聚,然后通过净化与处理流程,保证水资源也能够具备一定的洁净度。同时将这些特殊处理的水资源作为绿化带的灌溉、洗手间的清洁用水、车辆清洗用水、道路清洗用水以及施工用水等等,而且对于多数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这些水可以通过深度净化以及除杂,作为饮用水,从而缓解水资源的滥用与不足的问题。再者,提升中水使用率,一般而言,所谓的中水主要来源于一般生活或者施工出现的污废水。而这些废水在通过相应的洁净与处理后,则可以满足一般生活的基本标准,特别是一些普通非饮用用水,即如浇花、灌溉或者清洁等等,而这些中水则可以在城市美化、生活清洁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使用价值,加大对于这一特殊水资源的利用,不仅仅能够保证节水的效果,同时还能拓展水资源的获取渠道,从而满足更多的生活需求[3]。

3.结语

总体来说,节水节能理念是绿色环保技术的核心理念体现,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全一致,但是要真正实现实现这一理念,则需要通过相应的节水节能设施及技术的推广,即如建筑内部的给水排水设施的节水节能技术推广,此外,除了保证相应的技术推广,还需要强化对于一些其他水资源的利用,特别是的一些污废水的二次利用,不仅仅能够保证水资源获取渠道的拓展,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解决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新刚,温仁新.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应用[J].建设科技,2016,01(01):64-65.

[2]周黎明,李凤宇.关于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2,07(07):276.

[3]李明.浅谈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3,05(05):46-47.

上一篇:对机电设备管理的几点探讨 下一篇:基于价值链分析的稠油热采成本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