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整合教学方法探索

时间:2022-10-12 05:25:27

病理学整合教学方法探索

摘 要 病理学是医学课程体系中的桥梁学科,为了提升基础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遵循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教学原则。本文通过对病理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通过编写整合性教材和实验指导,实施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形态学教学质量,丰富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将病理学教学与前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也淡化了学科界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 病理学 整合教学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病理学在医学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为基础,又为后续临床课程提供理论支撑。病理学课程是学生普遍认为最难学、最难懂的课程,因其显微镜下的形态相似难以辨认,描述难记,名词术语太专业,常使基础相对较差的职业院校学生无所适从,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缺乏评判性思维,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发展,如何合理设置组织病理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状况,本文将病理学教学与前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也淡化了学科界限,打破传统医学课程设置体系,将前后课程交叉整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同时使学生对医学知识能很好的理解,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教师资源的整合

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特别是前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首先就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升了要求。例如缺氧一章的内容,以解剖学当中的脉管系统和生理学当中氧气的运输和利用为基础,可归纳总结出缺氧的病理分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为临床课程缺氧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的提供了理论支撑。如能将各科有机整合,不仅可以大大删减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因此,病理教师不仅需要对病理学相关内容了如指掌,还必须对任教专业前后课程有足够的认识,在教学上任课教师最好能多学科任教,或至少需对整合的教学单元前后知识把握必须到位,才能有效的整合。

2教学方法整合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翻转课堂乃至当今的微课和慕课,归根结底都是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提前预留临床问题,让同学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相互探讨,自己寻找答案。课堂教学时,以预留的问题为主线,教师以引导为主,以学生为主题在课堂讨论时各抒己见,探寻答案。此即为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于1969 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提出,是目前发达国家乃至全球流行的一种新颖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习者围绕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口头表达、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当然,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特别是高职病理病理教学的授课对象是以初中为起点的学生,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很多同学丧失了主动动脑思考的习惯,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运用所谓的先进的各种教学方法,而对传统教学方法嗤之以鼻,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是病理整合教学的必经之路。

3教学资源的整合

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教学资源相对的不足。如何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便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首要问题。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实验和实践教学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病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要把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观察标本、切片等紧密结合。因此,病理实验室的开放是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学生不仅在实验课上可以观摩实验标本,课余时间也可以与实验老师预约,进入实验室学习。然而,实验室里的大体标本虽可以展现病变部位和病变特点,但是经过福尔马林的固定,使标本的病变特点模糊不清,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电脑、手机等多媒体的普及,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可将临床上搜集到的新鲜病理标本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打破原有实验室的界限,此外,将学生带入临床,让他们真正观测病理标本的病理变化特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总之,病理学整合教学方法的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对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探索还是资源的整合利用上都需要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楠楠,朱昌惠,王国庆.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480-1483.

[2] 丁文龙,卢健,徐大刚,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组织架构及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B11):36-39.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与情境创设 下一篇:中日“学习”一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