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双赢之路

时间:2022-10-12 03:12:24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双赢之路

2010年1月21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公布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新议案,主要内容是限制银行规模和限制银行经营自营交易等高风险业务。这份议案也被称为现代版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因为该法规的主要策划人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一直呼吁美国银行业应恢复“大萧条”后所实施的分业经营模式,以防范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与合历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过去十多年,美国大型金融机构进行了广泛的整合,而奥巴马的提议如果获得国会批准,将使政府永久性地对银行的规模和业务性质设置限制。不少人认为,奥巴马的新提案意味着美国银行业或将重回分业经营时代。

对于华尔街可能出现的变化,中国的银行业如何应对,是效仿还是坚持自己逐步走向混业的发展方向?

业务多元化:应对竞争之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加入WTO承诺的逐步兑现,目前我国银行业已对外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开设业务地域方面均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给内资银行带来严峻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而内资银行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银行成功实现上市,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了大量的发展资金。此外,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和利率市场化改革都在逐步推进。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挑战,商业银行有必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首先,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应对融资结构变化的必然选择。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本市场飞速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扩大。2009年A股融资5167亿元,比2008年增长43%,发行企业债券达到236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银行间市场以短期融资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业务也日益兴起,2009年发行短期融资券4612亿元。参照国际经验,随着我国直接融资的发展,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将逐步降低,商业银行应着力拓展以直接融资为内容的投行业务,发展资产证券化、直接投资等创新业务,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其次,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传统业务的同质化使得商业银行陷入规模扩张和低水平竞争的泥潭,而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金融意识的成熟,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存贷款等传统服务的范围,要求银行提供包括重组并购、企业理财等投行业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尽快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加快发展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投行业务,完善服务功能,成为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第三,只有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高盛、美林等国外大型金融集团将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为高端客户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这些外资银行通过其混业经营的母公司,获得了综合化的业务支持、客户资源和信息共享,在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竞争中形成明显优势,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主体还是贷款、清算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了更好地应对外资的挑战,有必要组建能够同国外金融集团抗衡的大型综合化经营金融企业。

法规有空间,投行非

事实上,经过若干次政策调整,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禁锢已经有所突破。按照现行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事的业务可以大致分为传统银行业务和具备投行性质的业务两大类。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票据贴现、从事同业拆借、票据承兑、各类汇兑、贷款承诺及担保业务、保险业务、代收代付业务、资金清算、其他银行卡收单业务与信息咨询业务;而具有投行性质的业务主要包括:发行、承销及兑付政府债券、证券业务、各类见证业务、保管箱业务、各类投资基金托管和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委托贷款业务、各类销售业务、企业、个人财务顾问业务、企业投融资顾问业务、金融衍生业务与经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在我国目前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除了不能开展交易所市场的证券承销、经纪和交易业务之外,仍然可开展大多数投资银行业务,包括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以及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与银团、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衍生品交易等。此外,随着金融创新和综合化经营改革的推进,股权直接投资等新兴业务也有望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可涉猎的投资银行业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金融业务的分与合,似乎总是沿着循环上升的轨迹,在分合交替中向前发展。国外如此,中国亦是如此。

19世纪中期,欧洲和美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全能银行。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美、英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通过分业经营,在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设置防火墙。分业经营在降低金融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创新。20世纪90年代后,出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欧美等发达国家又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回归综合经营。1998年英国出台《金融服务法》,1999年美国紧随其后推出《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而德国银行业始终坚持“全能银行”的经营模式。

我国金融业的分与合,也经历了类似的轮回。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极大地限制了银行的发展动力。为了提升银行活力,中国的银行开始探索综合经营,但由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在1995年又不得不再次转向分业经营并持续至今。尽管1995年以后推行金融分业经营,但近几年许多金融机构探索综合经营的实践已不言而喻地表明,目前的中国银行业已经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业经营,而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又一次向综合经营迈进。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的道路已日渐清晰。事实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都成立了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子公司,而光大、民生、浦发、兴业、中信等银行也纷纷成立投资银行部门。可以说,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很多银行业把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作为实现综合经营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明确方向。

笔者整理了2006-2008年间我国主要上市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情况。这些银行的年报基本上都对投资银行业务单独介绍,可以看出投资银行业务所受的重视,而其在银行收入中的比重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投资银行收入已经可以与国内一流专业投行相比。

综合经营的思路与重点

美国的经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历史上看,大萧条之后美国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演进,基本上沿着先债务融资市场业务、后股权融资市场业务的路径逐步放松限制,直至最后允许混业经营。我国目前的状况与美国当初的情形十分相似。2004年9月,《商业银行法》进行修订,允许商业银行组建基金管理公司。而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联通和整合,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银行监管当局也在债券承销与投资、资产证券化、投资证券公司等方面放松了对商业银行的限制。可以说,商业银行向兼业乃至混业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业务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但是在涉足投资银行业时,商业银行也应当结合自身实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结合点就在于金融业务的证券化趋势和投资银行业务对资金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的选择必须以此为出发点。根据这一原则,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时可以重点考虑或者优先发展与债务融资业务相协调的投资银行业务,还可以结合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为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地方政府资产管理提供顾问服务。

从混业到分业,再从分业到混业,这是顺应经济环境和政策背景的自然选择。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从综合经营到分业经营,都是出于治乱和防范风险,而从分业经营到综合经营,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正如陈志武先生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中所指出的“千万不要因为美国的金融创新带来的问题,就认为我们不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中国必须学会游泳,即使要交学费,也应该去学”,在对待综合经营与分业经营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应当有自己的逻辑和清晰认识,不管分业还是混业,都不是简单的学步,而是基于自身需要的理性选择。

(作者王汀汀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讲师。)

上一篇:股指期货的资金门槛是适当性规定吗 下一篇:融资融券:股市中的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