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贸易政策分析

时间:2022-10-12 12:46:40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贸易政策分析

摘要: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林毅夫的比较优势战略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做了很好的解读。本文在分析比较优势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一国在贸易政策方面的补充。

Abstract: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has wide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in Yifu's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rategy made a good interpret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rateg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upplement in terms of a country's trade policy.

关键词: 比较优势战略;战略性贸易政策;产业结构

Key words: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rategy;strategic trade policy;industr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04-02

1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指一国政府在选定发展目标后,为达到此目标而执行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安排,生产要素和市场容量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可分为逆比较优势和基于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中心论点是: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具有绝对优势,而专门生产本国优势较大的商品;另一国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而专门生产本国劣势较小的商品,即生产本国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由此,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两国均获得贸易利益,都可以突破本国资源条件的限制,更多地消费本国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达到高于贸易前的福利水平。同时,两国的生产资源也能够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世界的产出总额也达到更高水平,经济得到发展。这一理论可以概括为“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笔者认为,比较优势指的是一国在某一时点所具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包括劳动力、资本(含人力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包括地理优势)等生产要素,以及由于居民的消费偏好引致的部分产品具有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对客观现实的理论描述,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国在不同时点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也不相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基本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别。所谓要素禀赋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中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在这四种要素中,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客观不变性,而技术和资本则可以发生较大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在这两种要素的占有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一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和贸易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的贸易政策目标应定位于尽可能快地改变或提升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即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和地区应多用劳动力,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在存在替代效应的情况下,劳动力的相对充裕导致劳动力价格较低,这会使原来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用很多劳动力来生产。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用替代效应,对高级工业部门进行劳动力的部分替代,降低其资本、技术密集度,创造了人们通常所说得“逆比较优势发展”,事实上并未改变该产业部门的要素密集类型。部分学者认为,如果替代效应显著,则资本密集型产品会逆转成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会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所谓的要素密集度逆转。本文认为,替代效应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的要素密集类型。部分国家替代成功,是因为已基本具备了生产该种产品的要素,替代的只是一小部分接近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同时,机械的使用成本与劳动力的工资成本相同或相近时,不被视为要素密集度逆转。

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在政策领域主要包括战略性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战略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外贸战略又分为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两种。

2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生产、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措施和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以增强这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占领本国市场乃至他国市场份额。一国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加强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增加国家利益,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对大国而言,更重要的是维护本国的经济独立和安全。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对于创造和强化贸易优势、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提升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比如,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均为海岛经济,均缺乏发展独立工业体系的资源,但又都处于交通运输的要冲,并具有天然优良的深水港。两地的产业活动主要是对周边地区的一次产品进行加工、在出口,或为过境机械、船舶进行修理,在海运和金融方面都有所积累。因此,70年代两地在制造业发展的同时,金融、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但两地的产业发展又有明显不同。50年代前期香港地区由于大陆资本、设备、工人的流入,由此产生的比较优势使香港地区的出口导向型轻纺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在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没有明显的积极干预,遵循了市场条件下的比较优势。新加坡最初发展的也是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轻工业,其后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高级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新加坡政府干预色彩明显,且发展之初机械类工业即较为发达,但这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跨国公司的投资,而非本地企业投资。比较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发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要素禀赋条件下,政府的理性干预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新加坡的高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远比香港地区发达。

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尽可能快地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应避免大幅度的跨越式升级,实践证明脱离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是暂时的,它只能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居民福利的降低。但大国的贸易政策应以其经济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综合分析,尤其应避免产业结构持续在低水平上。

3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

在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模式下,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境况:初级产品的世界价格指数不断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指数则不断上升。这使他们不得不出口越来越多的初级产品以换回等量的工业品,自由贸易并没有使发展中国家获得传统贸易理论所预言的贸易利益,反而使自身的发展成果被发达国家占有,经济陷入困境,贸易下的福利水平开始低于贸易前。这就是所谓的“贫困化增长”。因此,一些学者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集中更多的资源来发展它们的现代化工业,而把较少的资源用于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这就是所谓“进口替代型”贸易战略。“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是指,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通过扩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出口以获得贸易利益。选择这一战略可以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参与国际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使本国居民福利水平提高。

南美国家的进口替代战略在初期对本国工业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但这些国家的进口替代造成了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的大量输入。低水平的储蓄率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使得资本积累较为缓慢,加之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出口收益日趋减少,国内资本短缺使得进口替代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外债。实践证明,这种违背本国比较优势、脱离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发展方式是不可取的。后发小国经济体的要素禀赋及市场容量不足以支持其发展高级工业的进口替代,新加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历史遗留,但新加坡也未能发展需要大量资本和技术,又有规模经济要求的汽车、钢铁等行业。智利、OECD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发展表明具有资源优势的小国只靠原材料和初级制成品即可实现较高的国民收入,具有地理区位优势的香港地区也在市场导向下获得了经济发展的成功。因此,后发小国经济的发展应遵循市场机制下的比较优势,市场将诱导企业进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应以本国该时点的比较优势为决策出发点、以理性而谨慎的干预为原则,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行比较优势下的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贸易战略:进口替代作为一种发展战略适用于工业产业发展的初期,对本国生产要素已基本具备的高级产业实行小规模的进口替代,在要素结构成熟之后发展大规模进口替代。在国内市场饱和之后,对比较优势较大的产品实行出口导向以积累资本、发展技术,促进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娟娟.对林毅夫比较优势战略的再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0(1):22-26.

[2]郭克莎.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述[J].国际经济评论,2003(9-10):31-34.

[3]王佃凯.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J].经济评论,2002(2):28-31.

上一篇:日本来华留学生不适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辐射环境防护监测及仪器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