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有毒”理财产品

时间:2022-10-12 08:55:28

如何规避“有毒”理财产品

案件回放:投资者胜诉难

案件一

2008年6月,林女士在渣打银行新天地支行,购买了一款名为“金通道环球投资系列”的理财产品,投资金额达141.8万美元。这是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购买初时,林女士选择了6只挂钩能源类的基金。

2008年10月,林女士收到银行对账单时,发现投资亏损已近300万元人民币。此时,她想把其余资金取出来,结果被银行告知,这款理财产品期限近1年,不能提前赎回。林女士很气愤,她认为,银行在销售过程中没有充分告知风险,存在违规行为。比如,风险承受能力测试并没有执行,客户经理也没有详细和她说明整个理财产品的情况。于是,林女士将渣打银行告上法庭,而这场官司的结果是渣打银行胜诉。

案件二

2010年8月20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高女士诉中信银行安贞支行理财纠纷案。2007年12月21日,高女士在中信银行安贞支行购买了“中信理财之蓝筹计划2号”的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为两年,购买金额为20万元人民币。2010年1月11日,该理财产品到期,亏损4.51%。

高女士的律师称,中信银行是因“银行在宣传、销售以及运作过程中,都有不当甚至违规的行为,侵害了投资者利益”。他指出,中信银行宣传材料中夸大预期收益率,签订协议书之前,也没有对投资者财务状况、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等进行充分了解和评估,导致本来不适合购买该产品的高女士错误购买,并最终造成了损失。目前案件依然没有结果。

对策:购买前问清六大问题

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俯首可摘的牡丹,很可能是长满了尖刺的玫瑰。

虽然每款理财产品的说明条款密密麻麻有好几页,但投资者一定要问清楚以下6个问题:理财产品投资期多长?中途可以赎回吗?理财产品资金投向哪里?会发生亏损情况吗?一旦亏损,我可以终止投资吗?理财产品取得正收益的概率有多少?

只有问清这些问题并得到明确回答后,投资者方可衡量自己的资金情况、风险承受能力,决定是否购买。

问完这6个问题后,投资者可靠两大配置法宝,巧买银行理财产品。

配置法宝一:时间配置法。假设有10万元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可以将10万元分成两等份,分别购买期限6个月和1年期的理财产品各一款,等6个月的理财产品到期时,再转买1年期的理财产品。这样,每6个月就有一笔5万元的资金到期,以备调度,增强了资金的灵活性,而且6个月后,手中的产品全部为1年期的理财产品,可以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如果投资者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较高,在股票市场行情好转时准备投资股票和基金,则可适当缩短理财产品期限,如分别购买期限为3个月和6个月的理财产品,等3个月的理财产品到期时,再购买6个月的理财产品。这样,每3个月就有5万元钱到期,3个月后,手中的产品全部是6个月的理财产品。

配置法宝二:品种配置法。在时间配置的基础上,投资者可以进行品种的配置,如将其中5万元购买本金安全、收益率比较固定的理财产品,另外5万元则用来购买收益与市场表现挂钩的理财产品,以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据《投资与理财》

上一篇:仿真游戏场,“80后”女孩乐活赚钱法 下一篇:理财方式随“息”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