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10-12 08:41:51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摘要】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为实现高中数学的高实效课堂教学.面对新课标、新教材等情况,宜采取“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手段”等应对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实效教学;行动策略

The new lesson mark descend mathematics teaching real results strategy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of research

Shen You fu

【Abstract】To answer the demand put forth by the new rou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change teaching philosophy, change study style, change teaching style, change teaching methodology", should be employed to accomodate the new benchmarks and new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High school math, high efficiency teaching, action strategy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是一次课程标准的重大调整,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顺应时代的发展,增添了诸如:算法语言、统计学、运筹学、优选法、微积分、坐标系等与时代相适应的内容.然而,学生上课时间却逐渐减少,怎样用有限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对每个教师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怎样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高实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训练,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更好的领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更好的培养,

针对高实效课堂教学涉及的主要方面,并结合笔者参与国家“课改”教研的课堂教学探索实践的认识,笔者认为,提高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宜从下述四个主要策略展开行动。

一、转变教学观念

正如杨浦教育学院院长徐方瞿指出的那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首要问题是教育、教学的观念问题,或者也就是意识的问题.人不可能越出自己的观念、意识去取得成功,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新课标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数学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学生的发展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必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也就是说,教师要把主要精力转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习能力和积极个性上来,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其次,教师要从课堂支配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建立了适应“课改”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二、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是学习者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数学学习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被动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前者表现为“我要学”,后者则表现为“要我学”.“我要学”源于学生内部动机;“要我学”则源于外部动机.外部动机往往产生于教师和家长的奖惩,也有一定的效应,但难以持久,当学生如愿以偿时,学习往往停滞不前.而内部动机它源于学生的好奇心、上进需要自居作用和伙伴的相互作用.另外,主动性还表现为对学习的一种责任.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与生活、成长、发展联系起来,那就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老师身上转到学生身上,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2、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

众所周知,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重结果、轻过程,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忽视和冷落发现与探究,其后果是学习成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一项苦差事,学生的学习兴趣没了,创造力遭窒息,个性被压抑,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学习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给予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变为真正的知识发现者.正如四川大学查有良教授指出的那样:老师上课要有教案,学生学习应有“学案”.笔者非常赞同查教授这一观点,现行的教材定理、公式都是完整的结论式呈现,不利于学生心身发展,若将教材中定理、公式用开放形式呈现,编成“学案”,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的实效性。.

3、变吸纳学习为研究性学习..

当前存在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学生为了高考,拼命地大量吸纳应对高考的知识,当他们离开高考的考场后,便会迅速地遗忘这些知识,这种造成学生快速回归学前的教育对社会无益,其根源在于缺少研究性学习过程,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较充分的应用.而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能较好帮助学生走出上述的教育误区. 研究性学习一般包括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和表达及交流.如深圳外国语学校开展的“人行天桥选址问题”、“七巧板分类定级问题”等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将课堂延伸到社会,使学生在经历其过程中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变单一学习为多元学习..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了纸质的学习方式的单一结构.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学习,更能快速地对大量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处理,为知识发生过程的再现和模拟现实的实验、探索、猜想、论证提供有效工具,这些新的学习形式能极大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深圳外国语学校的《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高中数学自动化测试》、《数学史》等网站的开通与建设,不仅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与形式,而且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转变教学方式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1、变数学教学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

只依靠端坐静听,模仿记忆,已不能满足新世纪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新课标更加强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新的新颖的学习方式,这是教学上的一场改革.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进行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学生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变数学教学为再创造的过程.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而不是把学习变成反复再现由课本或教师规定的结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充分揭示思维过程.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揭示结论的发现过程;揭示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因此,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为基础,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或实例促使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的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3、变照本宣科为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所谓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情境教学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精心创设各种教学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四、转变教学手段

数学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要变被动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发明与证明的过程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去主动建构数学.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学多媒体是师生用来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习材料、帮助数学思维、进行合作交流的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知识的多元表达方式可以极大地拓展学习空间,有力地支持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使高水平的、深层次的数学思维活动获得以实现;使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成为可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成效.因此,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联系表示”的学习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 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2]《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7

[3]何小亚著.《与新课程同行--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6

[4]刘兼 黄翔编著《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5]徐方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和思考》2009.7

上一篇:咨询门诊 11期 下一篇:声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