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延庆“掘金术”

时间:2022-10-12 08:41:09

生态延庆“掘金术”

2月3日清晨,北京城云淡风轻。汽车沿着八达岭高速,从城区一路向西北方向驶去,穿过蜿蜒山路,到达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时,明显感觉风大了许多,空气也更加清新宜人。

位于延庆县的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是全国领先的低污染、低固废、低碳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区,也是《财经界》探访延庆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站。

延庆县,紧扼首都西北大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素有北京夏都美誉,更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

重要的生态地位使然,延庆的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去年,延庆成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日前在北京两会上参加延庆代表团审议会时也再次提出“延庆是个十全十美的地方”,一定“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速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与经济如何共赢,可以说是全国性甚至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经济整体步入新常态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先行示范区等更高的要求,被牢牢贴上“生态”标签的延庆在迎接这一新的挑战时将使出怎样的招数,备受关注。

战略引领:一张生态蓝图绘到底的坚持

延庆县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环境治理等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报告客观梳理了2014年延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成绩,同时提出延庆生态发展的新任务和新方向,指出2015年要“不用扬鞭自奋蹄,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奋力推动美丽延庆建设迈上新台阶”。

报告显示,2014年延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8.5%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水耗下降3%,PM2.5年均浓度下降2%。

延庆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一份生态成绩单背后体现的,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来自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坚持,才使得北京生态西北大门――延庆得以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城市与农村互动的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果从时间上探究,延庆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应该启自“十一五”时期。彼时,延庆县就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其他县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这个由地方最高决策层构成的组织机构,此后一直在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中坚力量。从重大事项的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到落实各项行动的统筹协调、总体评估和考核,都有赖于其大力支持和指导。

除了这一决策小组,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个核心部门。据介绍,这是在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设立的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统筹、协调机制。

依赖于这两个常态化机制的管理和指引,延庆县先后启动制定实施相关规划纲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等一系列工作部署,一张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的蓝图日益绘就。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延庆县有机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比重达到27%,在北京市处于领先地位;林木绿化率达到74.5%;空气质量保持北京市领先水平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延庆县长期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没有污染的经济增长,还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些机制创新。比如在生态补偿方面,延庆县每年用于生态补偿资金约2.01亿元,涉及百姓大约20余万人,解决生态就业10723人,极大地完善了在林木、水源和野生动物等三方面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环保法庭也是延庆县生态探索中的亮点。2010年11月10日,延庆成立了北京市最早的一家专业环境保护审判庭,且通过采用“三审合一”的审理模式,逐步健全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司法审判协调沟通机制。

创新生态清洁小流域理念则是另一个成功尝试。与传统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强调以修建治理大江大河的理念不同,延庆县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大流域为骨干、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治理理念。

据统计,遵循这一理念,延庆县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2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35条,面积370平方公里,也因此成为全国第六个、北京市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就是在这样一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生态战略指引下,延庆县由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生态涵养区,日益发展成为今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向前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生态产业:从新能源到研发的绿色拓展

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而一个生态涵养区该怎样打造自己的产业格局,才能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大重任。

延庆县经过权衡,提出了打造生态产业的发展思路,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成为重要实践者。

按照这个思路,八达岭经济开发区2008年确立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由此逐步探索出一条“新能源高端制造+研发示范应用”的联动发展模式,进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目前,八达岭开发区的新能源示范效应已初步显现,建成风电、光伏、智能电网、生物质能和节能环保等五大产业集群,各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基础初具规模,新能源产业规模已占园区工业的50%以上。

新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很乐观。2014年1-12月份,开发区新能源主导产业企业共缴纳各项税金14699.9万元,同比增长13%,占工业企业纳税总额的57%。

而相比于新能源产业带来的巨大示范效应和经济效益,其没有污染的内涵式增长更受各界关注。

在解剖这一日渐成熟的生态产业集聚模式时,八达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归纳了几个重要原因:一是开发区发展新能源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既可以依托北京在人才资源、政策支持、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优势,还能结合延庆县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资源禀赋。

其二,开发区坚守生态旗帜的严格管理。始终坚持“环保标准就是一根红线,企业发展前景再好也不能逾越。当环保与产业发生冲突时,一定是牺牲产业。”

英利集团引进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时,这家企业都已经打好地基,就因为光伏板块部分生产环节环保不达标最终撤资。”

上行下效,记者看到,在开发区一切以环保、生态至上的理念指导下,区内企业的产业模式也紧紧围绕循环、绿色、低碳等关键词打造。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是开发区风电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专业从事风电叶片及模具设计、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在八达岭生产基地,只见长长的风电叶片排放整齐有序,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对模具进行翻转清洁,而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都会送到厂房北侧集中放置。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上午十点左右,这些废弃物会统一送往垃圾处理厂进行无污染焚烧处理。而针对废旧叶片处理问题,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正在探索采用无害化碎片处理方式,并通过技术手段将处理后的废旧叶片烧制成水泥,最大化地变废为宝。

在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严守环保原则的不仅仅是新能源派系企业,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更是把这项工作做到极致。作为国内单厂建筑面积最大的药品制剂生产企业,紫光制药拥有包括粉针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等多条生产线。为了处理好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不造成二次污染,其自投350万元专门建成日处理污水能达到30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并委托第三方环保机构检测,排放结果均达标后再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

其三,在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项目的同时,开发区还更加注重具有研发能力项目的引进。

事实上,这也是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打造生态产业的一个重要“杀手锏”,将创新驱动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置,提到项目引进环节,从而也就规避了很多传统项目入驻后生产带来的污染。

得益于此,一批技术创新基地先后在八达岭经济开发区落地。记者了解到,东方润泽的节水科技生产研发基地、东晨阳光的太阳能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等研发基地正加快建设;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及其国家新能源工程中心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已签约。

在这批技术创新基地中,最大的一个亮点无疑是建有配套的智能微电网和2兆瓦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的新能源孵化器。该项目位于开发区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达100亩,总建筑面积6.7万平米,总投资2.1亿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幢幢楼顶覆盖着光伏发电板的厂房整齐排列,且每栋都配置有独立的能源小屋,以控制相对应厂房的供电系统。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孵化器内,还配有光伏发电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在示范区智能微电网监控室,工作人员给记者进行了演示。智能微电网项目负责人、北京北变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宏同时介绍说,智能微电网与国家大电网是有机整体,可以灵活连接和断开。也就是说,微电网既可以实现孤网运行,优先使用孵化器产生的光伏绿色能源;也可以在天气不佳光伏发电不理想时无缝切换连接到大电网,保证用户正常用电。

以新能源产业为旗帜的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正是凭借精心打造清洁产业、严格设置环保标准、积极引进技术创新企业等多种方式,不仅打造出延庆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还积极引领着新能源产业应用的变革。

面对京津冀一体化和世界马铃薯大会、世园会、申办冬奥会等重大项目带来的机遇,以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提出的新要求,上述管委会负责人认为,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应着眼长远发展,发展模式向土地更加集约高效利用的模块化方式转变,产业链向新能源高精尖区段拓展,努力成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重要聚集区、延庆县绿色经济火车头。

循环经济:物尽其用的全产业链模式

事实上,此次被赋予生态文明先行示范使命的延庆,在此领域早已是一个先行者。

2009年,延庆县被北京市发改委评为首批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县。2013年,其又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

基于此,延庆县近年来在国家和北京市的指导下,一直努力探索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试图打造一条提高城市生态文明水平的循环发展路径。

伴随着探索创新,延庆县涌现出一批循环发展的典范,其中,以鸡蛋为产业核心的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打造出 “订单农业-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有机种植”的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更为未来农业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启示。

德青源生态园依山而建,记者全身消毒后走进生态园,看见一排排现代化鸡舍从主路两边延伸下去,幽静洁净,且闻不到一丝异味。

资料显示,2007年,德青源生态园进行了二次建设,由原有的50万只蛋鸡存栏量发展到了300万只,成为亚洲最大的蛋鸡养殖企业。

与德青源鸡蛋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同步的,是其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据介绍,除了蛋鸡养殖场,德青源还建有壳蛋厂、液蛋厂、沼气发电厂。2010年,德青源通过兼并一家美国生物质能源公司,成立了一家中美合资的子公司,即“北京合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沼气提纯工程、模块化装备生产、技术开发、有机肥制造等项目进行深入研发。

“成立合力清源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清洁能源业务。”北京合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文智向记者表示,作为亚洲最大的蛋鸡养殖企业,德青源在收获大量高品质鸡蛋带来的经济价值外,每天也会产生212吨鸡粪以及300吨废水,如何让这些养殖废弃物物尽其用是德青源除了研发生产高品质鸡蛋之外最多的探索。

通过大量的研发,德青源投资6500万元建成全球第一个鸡粪“沼气发电工程”,并通过一系列的专利技术,对鸡粪和废水进行处理,转化为新能源再利用。

现在,德青源通过沼气发电工程每年向华北电网供应1400万度绿色电力,还可以生产16万吨的优质有机肥料,带动了园区周边10万亩农田进行有机玉米种植生产,再通过回收有机玉米饲养蛋鸡,实现了畜禽粪便转化新能源再利用的梦想。

在完成自身全产业循环模式之后,德青源又将废弃物的处理范围扩大到园区之外。谈及下一步目标,潘文智说:“合力清源希望逐步积累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市政污泥等废弃物为发酵原料制取沼气并进行后期高附加值利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

而据了解,目前,合力清源已经在延庆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建成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其专门研发生产的模块化生物天然气装备,可以为治理各类有机污染物,提供高效、低价、系统的解决方案,生产高品质生物天然气。

可以预见,随着这一模块化装备的推广应用,德青源循环经济模式将辐射更多领域,而延庆在循环经济方面的探索必然也会因此而取得更大的发展。

未来目标:借势推动生态与经济全面结合

正是得益于循环经济探索获得的经验和启示,以及始终如一的县级生态战略和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举全区之力打造的生态产业集聚区,延庆县在面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任时,才能以一份从容的心态规划明确的探索路径。

上述延庆县负责人表示,对于生态文明的探索,延庆县已从指导战略、发展定位、基本原则、创建模式和总体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划,总体来讲,未来,延庆县将依托生态优势,把生态优先发展模式与发挥大都市辐射作用、促进生态经济全面发展模式相结合,最大化地实现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的相互转化、促进和协同发展。

更为具体的目标则是,2015年,延庆县将落实《延庆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启动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探索环保法庭审判制度等三项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工程。

与此同时,延庆县也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建议。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需要资金支持,目前国家对示范区的支持政策尚不明确,因此建议今后应有所侧重,有所倾斜,尤其对地区经济不发达的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资金、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上一篇:舌癌根治术中下颌骨处理方式的临床探讨 下一篇:Toth水解剖技术经侧裂入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