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GDP“升二”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10-12 06:09:49

我国GDP“升二”的若干思考

[摘 要]恰逢笔者身在神户,日本内阁于2011年2月14日公布,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4742万亿美元,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期中国的这一数字为5.8786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年度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以下笔者将围绕这个主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GDP;资源;幸福指数;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100-03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译作国内生产总值。它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如果财富的来源可以分成天然的和人力创造出的两个部分的话,GDP就是人们通过劳动所创造出的那部分。在天然财富来源无法改变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获得的财富只能来自GDP。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GDP跃居世界第二,可喜可贺。

1 人均GDP

中国GDP超越日本,雄踞世界第二高位,的确令国人自豪。但是如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是日本国不足1.3亿人口的十倍以上。经过简单的数学运算,便不难得出,实际上我国人均GDP尚不及排位第三的日本的1/10。这意味着,如果日本的普通劳动者每月工资卡里有30000元的进账,那么中国的普通劳动者却只能有3000元的收入。即便考虑到物价因素,收入的差别也显而易见。日子可得是一个人一个人来过的,在人均GDP指标上,我们根本自豪不起来。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出的以国际汇率计算人均GDP排名来看,中国的GDP人均值排名一下子落到了95位,仅为4283美元,不及世界平均水平8985美元的一半。看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自豪起来,哪怕自豪起来一半,其实都任重道远。

2 GDP的消费与积累

一经生产出来的GDP在本期中有两个去向,一个去向是本期被消费掉,另一个去向则是形成积累。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但是为了实现更多的消费,在本期或者说早期人们又必须一定程度上克制消费,也就是进行积累。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不仅要生产出GDP,还应该在GDP的消费和积累构成上,设置合理的比例。消费掉的不再是财富,结存下来的才是财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如何,不能只看生产出来了多少GDP,还要看结存了多少GDP。当我国的年GDP超越日本时,还须盘点一下我们的家底是否超越人家,更不用说人均的家底厚薄了。

GDP从形态上可以分成实物产品和服务。服务的基本属性是生产的同时被消费掉。所以,如果服务提供的对象不属于国外或区外,那么服务就不能形成积累。且进且出,留不下家底。对于一个亟须成长壮大的国家,服务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不易过大。对于已经夯实了家底的发达国家来说,则另当别论。中国当然属于亟须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服务在GDP中的比例不宜过大。

3 GDP与资源

GDP的生产总是伴随着资源的消耗。由于资源特别是能源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的储量十分有限,因此不论要实现一个国家还是全体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严格控制资源的消耗量和单位GDP的资源消耗量。基于资源瓶颈这一基本事实的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经济活动在各个时期的总量做出负责任的规划,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要丰俭随变。GDP不是,也不应该是只能涨不能降的东西。

在2009年7月4日的,“全球智库峰会”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分组讨论上,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的谈话不能不让我们深深感到危机就在眼前。他说:我们现在的能源消耗完全可以产生再翻一番的GDP总量。

无论提倡一个人的勤俭,还是提倡一个国家的勤俭,永远都不是过时的美德。今天的生活是重要的,但是没有明天的今天是绝望的。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不是负责任的政府的举措,对GDP不惜资源耗竭的追求无疑是饮鸩止渴的自杀行为。所以我们神圣的职责与其说是追求GDP的高增长,不如说是追求资源消耗的低代价。

4 GDP与幸福

2011年5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这也是该蓝皮书第九次。本次的城市竞争力首次尝试对294个城市进行了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在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幸福感排名第一。而排名后9位的分别是临沂、扬州、承德、滨州、莱芜、鹤壁、包头、北京、新竹。若论GDP,北京和石家庄可谓天壤之别,而石家庄群众的幸福指数却远远高于北京人,很明显幸福与GDP呈非相关关系。无独有偶,世界幸福指数排名也显示同样的情形。人均GDP倒数的亚洲小国,喜马拉雅山下的经济欠发达国家不丹,其国王明确表示,他们的国家追求幸福指数,不追求GDP。

我相信“依靠扩大内需拉动GDP”这样的口号人们不会淡忘的。原本人类从事经济活动,创造财富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对于一个负责的政府来说,想尽一切办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区域必须促成一定质和量的GDP产出。但是,如果把GDP和GDP的增长率设为目标,视为政绩的考核标准,而把国民的需要视为达成这个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那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笔者在日本亲身经历了观测史上最大的日本东部大地震的发生,巨浪、强震和史无前例的核辐射给日本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世界人民深深同情多灾多难的日本人民,灾难发生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解囊相助。善良的人们想日本灾民所想,急受难百姓所急。中国三一重工集团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无偿赠与日方超长的、也是福岛反应堆冷却最急需的泵车的义举。

然而就在此时,有人想到的却是GDP。2011年3月15日 新浪国际财经国际在线就援引一位国内专家的话:对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来说,自然灾害的后果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地震虽然会对现有的生产力造成破坏,但灾后重建的大量投入会刺激经济增长,大量新技术采用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的改善,也会成为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的推动力,这就是经济学上的“破窗效应”。而另一位商界著名陈姓女士则说:“这个破坏性的地震需要重建,需要投入,投入就会带来产出,所以日本经济的增长可能比地震前还要高。国际机构预计今年日本经济增长1.6%,如果日本从现在或者下半年甚至未来更长的时间开始建设,它的GDP增长可能超过1.6%:此外,国际贸易也产生了一个‘破窗效应’,地震对日本东北地区是毁灭性的破坏,要重建就需要进口,这就拉动了周边国家对它的出口,对亚太地区的合作也创造了一个环境。”

呜呼哀哉,专家和商界精英们的高见道出多么冷血的GDP?照此逻辑,如果他们的家宅哪一天给烈火烧尽,为了重建家园,他们一定会大笔投资,从而为拉动中国经济保八增长作出贡献。如果烧的他们片甲不留,恐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会更大。以此类推,而面对7•23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高铁追尾恶性事故,必然勾起他们宏伟的GDP创想。

2010年《福布斯》世界各国幸福指数排行榜已经出炉,排在前三位的均为北欧国家,它们是丹麦、芬兰、挪威。我国排名第一百二十五名,位于非洲国家肯尼亚和刚果之间。甚至,也低于人均GDP的排名。我们中国人该是惊醒的时候了,我们要幸福,我们要给我们带来幸福的GDP。

5 GDP与就业

GDP是劳动生产率、物质资源投入和劳动投入三个变量的函数。在不降低劳动生产率和不减少物质资源投入量的前提下,吸纳社会不断增加的劳动供给将推动GDP不断增长。

但是,必须澄清以下三点:

其一,GDP的增长并非一定来自就业率的提高。在不增加就业率的情况下,人均劳动供给的提高,同样增加GDP。如果把保就业看成是增加GDP的目的,那么,保增长,不一定就能够实现保就业。

其二,保就业原本就不应该设定为追求的目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劳动或就业的目的是取得收入以实现生存和满足各种需求。但是,就业或劳动并不是人类的天性,也不是最崇高的最求。当人类社会所掌握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时候,对于人类个体而言,不就业就没有对社会的贡献,就得不到分享社会所创造的财富的权力,就业因此成为社会成员生存的必要前提。但是,今天的人类已经掌握了相当高水平的生产力。一部分,仅仅一部分人的劳动足以创造全社会所需要的必要的财富。没有必要,让每一个所谓劳动力都被绑缚在劳动岗位上。在生存线以上,社会成员对于追求更多的物质生活还是更多不依赖于物质的精神生活,应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迫于生计的就业,并不体面。负责任的政府应该通过有效的施政,促使社会成员在劳动和休闲、创造和消费之间达成最美妙的平衡。不应该把就业率本身当成政府所追求的业绩。不要模仿选举政治社会中,政治家为讨好选民所做的关于就业率的政治秀。

其三,充分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硬道理。劳动的直接贡献是创造社会财富,创造更多的财富的最有效手段不是高就业率,不是搞人海战术。充分发展科学技术,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用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用更少的、更轻松的劳动,去创造财富才是颠覆不破的真理。在当今世界,人海战术,是必然遭到淘汰的战术。

6 GDP与软实力

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前助理国务卿约瑟夫•奈(Joseph Nye)首次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 )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说法,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软实力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其地位甚至超越传统的硬实力。

软实力的实质就是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除了经济军事实力外很多涉及文化方面的一种力量。具体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民族精神、凝聚力和来自文化传统的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正面影响感。

这种能力表现为国家能够通过吸引力、通过魅力而非威逼或利诱实现国家的目的,同时也长期持续地影响着硬实力的孕育。在中国取得GDP世界第二的骄人战绩之时,我们扪心自问,中国的软实力又有几何?迅速提升的奢侈品消费量、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国民对公德的无知、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界跟风浮躁的心理状态等,在世界民族之林构筑着什么样的中国软实力,不能不说令人担忧。

7 结 论

当追求GDP变成高于一切的目标时,有良知的学者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应该推波助澜。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当时“翻两番”已经成为国家压倒一切的不容置疑的指导方针和口号。东北财经大学的金凤德教授勇敢地提出“如何看待我国特大城市工农业生产‘翻两番’的问题”,直接否定了不分青红皂白的翻两番。他的置疑声得到了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的积极回应和肯定。

说到底,GDP不过是描述多面体的经济活动这个社会有机体的一个指标,它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全部状况,更无法反映人类社会复杂活动的全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执政者眼光死死盯住他们的GDP的时候,盯得越紧丧失的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就越多,他们就越发本末倒置。

上一篇:新农村视阈下大学生“村官”诚信问题研究 下一篇:青海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