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规矩与爱中成长

时间:2022-10-12 04:58:19

让孩子在规矩与爱中成长

摘要:有幸拜读过一本书――《规矩和爱》,它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心理学硕士,从事儿童教育和心理学学习和研究长达三十年的王涛先生所著。书中的很多观点让人叹服,给人启迪。于是假期里我便萌发了这样一个念头:一定要在家长会上跟我的新家长们一起分享里面的精彩。利用闲暇之余,经过我的精心筛选和认真整理,便有了我们今天这样一个话题:让孩子在规矩与爱中成长。

关键词:孩子 规矩 爱

一、为什么要立规矩

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可见规矩的重要性。其实做规矩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害怕父母或者老师,而是让他们敬畏规矩。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二、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立规矩是一件认真而神圣的事情,不能随便,不能凭着自己的心情高兴时就放纵孩子,任其所为;不高兴时就一丁点小事就责骂孩子,让孩子委屈难受。为了避免做规矩的随便,我们要做到以下四点。要树立权威;在心理和操作细节上都认真做好准备;注意规矩的一致性;要让孩子承担行为的后果。

(一)如何树立权威

当然要靠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特别是要按理办事,说一不二,该严格要求时绝不心软。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父母和老师要多学习,具有广博的知识,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敬重你、佩服你。

(二)在心理和操作细节上怎样做好准备

除了我们平时的言行举止不能轻慢,在做规矩时的心态和准备都不能随便,如果没有认真的准备,匆匆开始,就会草草了之,非但这个规矩不能做好,反而会影响到以后做规矩的权威。所以在开始做规矩之前,你要做很多的准备,先要好好分析为什么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习惯,应该怎样解决才有效。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当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时,一方面要理性地肯定,另一方面心里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孩子的行为会反复,这是他在拷问你规矩的界限是否坚硬。但是第一次认真的规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同样,其他很多事情都需要这样给孩子做规矩。比如说每天回家先一心一意认真完成作业,才可以出去玩儿,或者看一会儿动画片之类的。

(三)注意规矩的一致性

有效的规矩是一致的规矩。但是在家庭中除了有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所以要做到规矩的一致就显得不那么容易。为了做到尽可能的一致,除了父母自己常常需要反思,在实际操作中不妨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把重要的规矩写下来。这样既可以时时提醒自己,也能帮助家庭其他教育者统一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刚开始时规矩不必面面俱到,但是每一条规矩都要具体,惩罚也要明确。当然,如果孩子这方面做得好,也不要忘记表扬。

第二,控制自己的情绪,仔细分析孩子的行为,按孩子的行为动机来决定惩罚。因为规矩如果随着情绪来,就不稳定,不一致。

第三,对不同的孩子要有公平的规矩。注意,这里我们用的是“公平”而不是“一致”。什么是公平?公平不是一致对待,而是按照所应该的分别对待。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班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有多少?请举手!放心!我不是搞人口清查哈!看来下面的话题我们真还有必要探讨,学习。这里我想提醒我们家里有两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两件事。第一,帮助老大顺利完成由独生子女都非独生子女的过度。第二,当孩子大一点后,要公平处理两个孩子间的冲突。公平的原则是:护大不护小。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大的得到尊重,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护、谦让小的。所以要培养小的对大的尊重。要知道大的也还是孩子,如果你没有注意树立大的威信,他并不能理解你所说的哥哥的意义。每当冲突发生就批大护小,其实对两个孩子都不好,大的因为委屈越发恨小的。而小的则学会了有一点小事就尖叫,日后甚至会利用大人去欺负大的。久而久之两个人的关系只会更加对立仇视。

不仅在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要护大的,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在小的面前树立大的威信。培养大的学会使用权力的同时,要培养小的如何和大的交流。例如,当大的会算钱了,去超市的时候,可以给大的一点钱带着小的在超市里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时候小的就不得不服从大的。如果大的能为小的买一些东西,你就要表扬大的。这个过程中也要让小的学习怎样向大的要求和商量。当然,当大的威信树立后,你要不失时机地去引导他爱护小的。虽然我们强调护大,并不是不讲道理地去护大的,当发现大的确实有问题时,也要批评,但是尽量不要当着小的面。总之要在讲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尊重大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兄则友,弟则恭”的理想关系。

(四)要让孩子承担行为的后果

如果说敬畏是做规矩的目标,惩罚就是规矩的底线。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常常舍不得让孩子接受惩罚,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失去对规矩的敬畏。那如何惩罚孩子,或者说如何打孩子呢?这真的是一门艺术,对父母的要求也很高。

第一,打孩子不能带有愤怒。很多父母对此不理解地说:“如果我不生气了,干吗要打孩子?”如果是这样你应该先问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打孩子?然后判断一下自己这样打孩子究竟是教育还是发泄你的怒火。在现实中,你很想打孩子的时候,往往是不能打的时候,因为你有愤怒。而你愤怒过后不想打孩子的时候却是你应该打的时候,因为规矩不能随便拿掉。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在打孩子的时候是身不由己很无奈的,但正是这份无奈,可以让孩子明白规矩在父母之上的道理,正是这份无奈,让孩子看到父母对规矩的敬畏。正是这份无奈让孩子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第二,打孩子不能用手,而要用杖。如果用手打孩子这是用发泄替代教育,而且很容易对孩子造成身体的伤害。不要小瞧因为情绪失控那瞬间的力量。如果用杖打孩子,哪怕我们只是去伸手拿杖短短的几秒钟时间有时也能帮助我们冷静下来。

第三,打孩子之前需要用语言交流。因为要用语言清楚而理性地告诉他为什么要打他,打几下。这个语言交流的过程对父母要求很高,甚至需要有专门的训练。简单地说父母要控制情绪,言简意赅,但是态度要坚决。要学会一种说话的能力:轻声轻气说重话。

第四,打孩子需要有爱。当我们没有愤怒时,打孩子变得如此艰难无奈,这份无奈体现的是我们对孩子肉体的爱惜。当我们带着这份无奈不得不打的时候,体现的是我们对规矩的敬畏和对孩子灵魂的大爱。

如果孩子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会失去感恩的心。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会失去敬畏之心。如果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信和谦卑。规矩和爱是教育的核心,规矩和爱是统一的,教育孩子既要爱也需要规矩。

上一篇:高校英语课堂组织形式利弊浅析 下一篇:教师信息技术提高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