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价值构成的两种不同的比较关系

时间:2022-10-12 03:49:18

论资本价值构成的两种不同的比较关系

摘要:文章认为,同一部门资本的价值构成比较与不同部门资本价值构成比较是有区别的:第一,同一部门资本价值构成高低反映了资本技术构成变化,而不同部门资本价值构成高低不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第二,不同部门资本价值构成与剩余价值成反方向变化,同一部门资本的价值构成却与剩余价值按同方向变化。比较结果说明,只有同一部门的价值构成比较才能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

关键词: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比较关系

中图分类号:F035.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资本的价值构成,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是这样论述的:“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组成的。这种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一般说来,资本技术构成变化了,资本价值构成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又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1]

从这段陈述可以看出,“资本的价值构成”与“资本的有机构成”这两个概念虽然有联系,但两者也有区别。其区别表现在:

第一,从外延上看,“资本的价值构成”这个概念的外延大,适用的范围宽;“资本的有机构成” 这个概念的外延小,适用的范围比“资本的价值构成”要窄。

第二,从内涵上分析,“资本的有机构成”特殊本质是“资本的有机构成”中的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是由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所决定的,并且还要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这就是说,“资本有机构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资本的价值构成只有反映资本有机构成中劳动资料与劳动力的变化,反映技术的进步,这种资本价值构成才称为资本有机构成。

然而现有的某些政治经济学著作,常常混淆这两个概念,特别是在进行价值构成比较中,扩大了“资本的有机构成”这个概念的适用范围,使一些结论似是而非。笔者认为,资本的价值构成存在两种不同的比较关系:一种是同一时间内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比较关系,另一种是同一生产部门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比较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两种不同的关系进行比较,并对某些看法提出商榷,求教于学术界。

资本有机构成的本质特征是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正是在这个本质特征上,这两种比较关系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对于同一生产部门,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化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是从物质方面考察资本,它由两大要素组成,一是生产资料,二是劳动力,在生产资料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资料。关于劳动资料,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2]马克思这段论述,说明了劳动资料是影响技术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可变资本以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而存在,而劳动力是劳动者劳动的能力,在劳动力中渗透着科学技术,它是生产、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影响技术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两者的组合、两者的比例反映了社会的技术水平。对于同一部门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发生变化,意味着生产资料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生产工具发生了变化。生产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生产工具标志着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深度和广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中,就物化为新的更高效率的生产工具,物化为种类繁多的劳动对象,这些高效率的生产工具和新的劳动对象凝结着更高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因此,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决定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在同一部门资本价值构成比较中,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当资本的价值构成从(C1∶V1)发展为(C2∶V2),资本的价值构成提高了,资本的技术构成也提高了,这就必然带来生产率的提高。例如,将手工生产皮鞋与机器生产皮鞋相比,后者是从前者变化而来的,后者的资本价值构成远远高于前者,后者的技术水平也远远高于前者,后者的生产率更是远远高于前者。这样,在同一部门的比较中,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反映了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上述分析说明,“资本有机构成”适用于同一生产部门资本价值构成的比较,“资本有机构成”恰恰是反映资本技术构成运动变化的范畴,是反映生产部门或企业扩大再生产,使资本的技术构成提高的范畴。

对于同一时间内不同的生产部门来说,资本价值构成的差别不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有一种意见认为“资本有机构成低的轻纺、食品工业利润率高,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钢铁、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利润率低。”[3](以下简称为陈述1)。显然,这种看法认为,“资本有机构成“适用于不同生产部门价值构成的比较,在不同的产业部门间,也可以进行资本有机构成的对比,将陈述1与上述资本有机构成定义联系起来,陈述1实际上认为,在不同部门的资本价值构成比较中,资本价值构成的水平高低反映了资本技术水平构成的变化。由于轻纺、食品工业的有机构成低于钢铁、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的有机构成,轻纺、食品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低于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的。其理由是:第一,“资本有机构成”是反映资本价值构成运动变化的范畴,因此,进行资本有机构成比较的前提条件是被比较的两种资本价值构成在时间上有先后的区别,被比较的(C1∶V1)与(C2∶V2) 存在着变化上的因果关系,而相同时间内不同产业部门价值构成的差别,不存在着变化上的因果关系。譬如说,轻纺、食品工业部门的价值构成低,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价值构成高,但后者不是由前者变化来的。第二,不同产业部门的划分是由分工决定的,不同的产业部门生产不同的商品,这些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生产这些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要使用不同的生产工具,消耗不同的劳动对象,应用不同的工艺,耗费不同的具体劳动。一句话,不同部门的生产,在技术上不具有可比性,在生产率方面也不具有可比性。以陈述1中所陈述的例子分析,诚然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的价值构成高于纺织、食品工业部门,我们无法得出钢铁工业部门的技术高于纺织工业部门,因为这两类技术具有不可比性,在生产率方面也无法进行对比。换一句话说,这些部门间资本价值构成的高低的差别,并不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高低差别。笔者的结论是:“资本有机构成”不适用于不同生产部门价值构成的比较,陈述1看不到这两者的区别,扩大了“资本有机构成”这个概念的使用范围,其结果是混淆了这两种比较的差别。

其次,在剩余价值的作用上这两种比较关系是不同的。表现在:

对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来说,经典理论认为,资本价值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创造的剩余价值高;资本价值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创造的剩余价值低。例如,资本价值构成低的轻纺、食品工业创造的剩余价值高,相反,资本价值构成高的钢铁、机械等重工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产业部门的资本价值构成低于另一个产业部门,这意味着在同量的预付资本中,这个部门v所占的比重大于另一个部门。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对于同量的预付资本,这样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必定高于资本价值构成高的部门。

对于同一部门,资本的价值构成却与剩余价值按同方向变化。如上所说,“资本有机构成”适用于同一生产部门在运动中对资本价值构成进行比较,资本的价值构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必定高,带来的剩余价值也高。下面,分三种情况证明这一命题。

情况1:对于同一生产部门,个别资本家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剩余价值也得到提高。同一部门内不同的资本家生产同类的商品,由于外部的竞争压力,资本家必须改进技术,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这就是说,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是由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所决定的,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的变化。如果某些个别资本家采用了新技术,更新了劳动资料,这些企业的资本价值构成高于这一部门的平均资本价值构成,这样,这些资本家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使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例如,若大部分企业采用手工工具生产皮鞋,个别资本家用机器生产皮鞋,个别资本家的资本价值构成提高了,技术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其结果是,采用手工工具的企业生产皮鞋的个别价值低于皮鞋的社会价值,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个别资本家获取了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理论证明,对于同一部门,资本的价值构成与剩余价值按同方向变化,或者说,资本的有机构成与剩余价值按同方向变化。

情况2:从纵向上看,对于同一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部门的平均资本价值构成(或资本的有机构成)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时,部门的剩余价值是提高还是降低呢?笔者认为,部门的剩余价值得到提高。其原因是:第一,由于技术上的创新,出现了新产品,新产品的价值高于旧产品,这些新产品价值带来部门剩余价值的提高。例如,家用电器部门,当人们普遍使用收音机的时候,电视机这种新产品的出现,必然使家用电器部门剩余价值得到提高。第二,通过生产率提高,使资本的周转加快,提高了年剩余价值率。如情况1所述,每个资本都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都进行设备更新,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想方设法改进技术。当新技术被普遍采用后,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就提高了,资本周转的速度加快了,其结果是,可变资本使用的次数增多,生产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有人可能会问,当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后,可变资本在预付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了,为什么剩余价值会提高呢?上升的剩余价值从何而来?我们认为,剩余价值,包含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都来自于工人的剩余劳动。的确,随着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大大提高,一方面,不变资本所占比重的提高,意味着机器设备更新换代,技术含量增加;另一方面,可变资本的比重从量上看下降了,然而劳动力从质上看却大大地提高了,这表现在总体工人中,专门从事高技术和管理的劳动者比重增大,工人的劳动不仅是对劳动对象的加工,还包括科学管理、结构设计、经营决策等,这些劳动是包含科学技术的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正是工人的这种劳动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而这也是部门年剩余价值率提高的源泉。

情况3:从纵向上,对全社会总资本价值构成进行比较,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它的总资本是由各产业部门的资本构成的,对于每个产业部门,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中,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不断改进技术,采用新的机器设备,结果在部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加,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减少,这种部门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导致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随着各个部门的资本价值构成提高,还势必引起全社会总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请注意,全社会总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是以各个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前提的,这种情况,人们常称为“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提高”。现在的问题是,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带来剩余价值的提高,还是带来剩余价值的降低?笔者认为是带来剩余价值的提高。我们知道,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例,而与生产这一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如上所述,由于全社会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所带来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这意味着各个部门技术都在进步,生产率都在提高,其结果是,许多商品都便宜了,劳动力的价值降低了,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剩余劳动时间延长了,相对剩余价值就这样形成了。例如,美国剩余价值率从1948年的236.7%上升到1977年的280.9%,日本从1951年的275%上升到1976年的431%。相对剩余价值理论证明,资本价值构成与剩余价值按同方向变化,或者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剩余价值也随着提高。

总之,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资本的价值构成与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有区别的,资本价值构成的大小是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从物质方面分析资本,是从技术角度分析资本,这一概念的核心是考察资本技术构成变化,即技术的进步,而同一部门,资本价值构成的比较就反映了技术的进步,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进步带来剩余价值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光远, 苏星, 仇启华. 政治经济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2]马克思. 马克思全集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3]王时杰主编. 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上一篇: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道德教育新思考 下一篇:从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看长江水资源开发管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