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及教学方法改革

时间:2022-10-12 01:05:17

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及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学习思维是高中生比较缺乏的学习素质,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对语文教材知识理解,也增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新课标准则提出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日常学习思维特点,拟定一套科学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想,总结高中生语文学习思维的主要特点,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个人意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特点;教学方法

为了缓解早期教育体制对学生造成的压力,教师要重新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改革开始,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课堂学习环境。因此,从语文学习思维角度出发编制教学改革方案,有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高中语文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综合文化素质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是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作为汉语言文字集中的一门课程,与其它高中课程相互贯穿着,学好语文也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本要求。

二、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从根本上来说,高中生感到语文课程学习难度,主要是期思维模式与课程标准不一致,尚未掌握科学的语文思维,才导致现实学习中出现一系列困境。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思维特点包括:

1、历史性。语文课程是立足于汉语言文字的教材内容,所有课题、教案都是用汉字语言描述出来,这些都具有历史传统元素。因此,高中生语文思维也带有历史性,从历史中感受语文教材内容,才可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内容,从历史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体会教材编写内容,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知识。

2、灵活性。中国汉字语言多种多样,不同组合形式表达的语言含义也不一样,这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灵活性特点。为了展示语文教材固有的学习特色,高中生思维应当灵活多变,参照语文教材内容形式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才能理解语文知识的要点。当然,这对于高中生思维活跃性要求更高,如何灵活变动思维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3、系统性。语文是高中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语文知识必须注重系统层次划分,按照不同时段参与教学活动。一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初始期,学生刚刚接触语文教材,对学习语文要形成相对完整的概念认知;二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期,学生必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详细学习语文教材内容;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考核期,学生思维要灵活多变,结合高考大纲灵活地变换学习方法。

三、高中生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高中是学习生涯的特殊时期,尤其面对高考体制,学生往往承载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对语文课程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方案,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标准则,指导教师与学生参与课程学习。针对高中生语文思维特点,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必须重视的工作,具体包括:

1、语言表达。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对培养阅读语感具有辅作用。

2、学习情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创新改革。教师本身也要坚持创新改革,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为语文高效率教学课堂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结论

总之,语文是高中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构成,学好语文是每一位高中生的学习目标。根据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呈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教师需适当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依据新课标准则建立更加完善的课堂环境。其中,灵活变换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模式改革,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瑾.浅论高中语文课创新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6)

[2]刘艳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

[3]吴伟昌.语文教学的生命支点――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6)

[4]蔡明.语文教学设计的概念变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上一篇:幼儿识字教育思路构架和实践 下一篇:初中汉语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