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之花开遍阅读的原野

时间:2022-07-02 12:14:56

让个性之花开遍阅读的原野

【摘要】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个性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致力于导。

【关键词】阅读 感知 领悟 表达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的说法。说的就是这一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以下几点是必要的:

一、创设情境,放飞学生灵性

“兴趣是阅读的老师,快乐是阅读的动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游览一个热闹而又繁华的地方,请你带上摄像机,拍下你认为最亮丽,最辉煌的镜头。呆会儿,咱们来评一评谁是最佳摄影大师。”教师富有激情和诱惑的语言魅力,巧妙地促进了学生与课文的有效对话,使学生一下子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探索与解读中去了。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品读北京的亮丽与辉煌,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二、注重体验,努力创设氛围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阅读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要蹲下身子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作交流,没有师道尊严,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例如教学《白鹭》,教师应抓住课文首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下文,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感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至于学生感受的具体语言肯定是不尽相同的,但只要符合课文内容,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或者对美中不足之处加以启发诱导,仍然让学生补充说出,再予以充分肯定。这样教学,就没有教前定下的框框了,也没有只是教师说了算的弊端了,而是尊重学生自我体验,张扬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三、转变角色,演绎缤纷课堂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儿童眼中的世界五彩缤纷,儿童的语言洋溢着童心童趣,课堂中的教师是儿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的心理言行越接近儿童,就越能敏感的捕捉到课堂里的童音,我们的课堂也就成了儿童们的天地。教师应敏感的捕捉住童化语,及时转变角色“拿来主义”加以运用,这时学生眼里的教师是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这时学生眼里的课堂也就是童话的课堂,这时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实现了互动,学习的效率会很高。

四、捕获亮点,绽放七彩光芒

亮点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顿悟”,它往往一闪而过,可遇而不可求。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瞬间的思维火花,充分引导,使其潜在的灵性被淋漓尽致地挖掘出来。我们要抓住生成并与课堂预设有机融合,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获得全方位的满足和发展,那么我们的劳动就会闪现出创造的灵光。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我们,就要以各种新姿态承诺于未来。就像这句话说的:“回首过去可警策现在,而把握现在便可承诺于未来。”的确,我们要对未来承诺,对孩子负责,把自由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帮他们找回自己的活力和灵性。如我在教学《春晓》这首诗时,当我读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时,王雅 -----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事!”我立即停止了朗读,“王雅,啥事?”“老师,我知道花为什么会落了。”“为什么?”“因为花也喜欢喝水呀,下雨的时候,花喝饱了雨水,她就很重了,有的花儿坚持不住啦,就会落下来了。”哇!这孩子竟然有如此想象,她说的又是那样的一板一眼,我不禁大加赞赏。同时,也让我记起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上,师生就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可以诱发学生心灵的感受体验,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实践性。课堂上抓住情感这条线,让每一位学生都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真正在课堂上实现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用爱的感染、体验去撞出灵性之花。

教育家叶澜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一点空间,他们一定会呈现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更为精彩纷呈的新天地。语文具有工具性,同时又具有人文性,这是不争的事实。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语文探究性学习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智慧和情趣,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由字得言、由言得意、由意得情、由情得味,使他们心驰神往、激情满怀。要尽可能地顺应儿童的特性,尽可能唤起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积极而富有创意地投入到活动的空间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学习、灵气十足的课堂,成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课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融合,相信个性化阅读之花将会越开越美丽!“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让我们将趣味融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愉快地生活在阅读阳光中,使阅读教学更生动有趣,扎实有效吧!

参考文献:

1.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98年第13期。

2.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的层面深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00年第9期。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 下一篇:寻找初中语文课堂上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