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修缮管理与高校资金使用分析

时间:2022-10-12 12:16:49

高校修缮管理与高校资金使用分析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多,为最大限度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学校对修缮资金的投入量不断增加,给高校财务带来了新的困难。本文在分析高校修缮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试述加强修缮管理,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办法。

关键词:修缮管理 高校 资金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校园建设已经引起高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高校修缮费用年年上升,但修缮经费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不仅不能满足教学科研服务与保障的需要,也给节约型校园建设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1.资产管理出现空档,修缮缺乏计划性

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重视,资产购置的论证、采购、建设的招标、固定资产的管理等,其程序日趋完善,但是资产特别是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其后续管理往往被忽视,甚至出现了空档。在一般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对建筑物的管理只体现在急需修缮的建筑物上,于是建筑物管理的空档就出现了,表现为建筑物投入使用后,根据其特性(或使用年限)必须的大中修(包括修缮时间、经费等),一般高校都没有纳入具体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等到问题出现,影响到使用时,才会有部门(一般是使用部门)打报告要求维修。由于年初预算没有安排(后勤部门的预算一般都是累积的需要大修的项目),在经费得不到及时足额的保证时,往往只能小修小补,即使挤出经费,也已经影响了其它预算的安排。

2.修缮经费分散管理,资金使用效益较差

大部分高校的修缮经费由后勤部门或资产部门负责,但实际上,除了这些部门负责的修缮经费外,高校各院系的业务费、发展基金、科研经费、专项经费都可能开支部分修缮经费,经费来源充足的院系或部门甚至能自行装潢。据统计,全校一年中实际用于建筑物修缮的经费,总数非常可观,其中院系自有资金占相当一部分。有的院系或部门争取到经费,用于装修自己的实验室或办公室,有时为应付检查,装了再拆,拆了再修,基本没有修缮计划,浪费相当惊人。由于院系缺乏专门的修缮管理人员、专业的修缮知识,更没有完善的修缮方案,修缮质量得不到保证。

3.修缮经费缺乏保证,后勤职工工作积极性受挫

高校经费有限,有限的经费除了人员工资外,首先要满足教学、科研以及代表高校脸面的学科建设,能够用来进行大中修的经费一年比一年紧张。在修缮经费的预算安排上,高校一般在保证小维修的前提下,大中修缮项目一再压缩,有的项目年年报年年被推迟,高校修缮经费不能根据需要或计划安排,某种程度上却变成了调节高校预算总盘子最后的退路。发生需要大中修的项目,后勤部门首先要考虑经费支出的渠道,等到协调到经费,服务与保障的水平已打了折扣。慢慢地后勤部门形成了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没有钱不办事的消极态度。

4.修缮不到位,后勤服务与保障水平受到影响

许多高校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建成新校区,经过几年运行,各类资产必将到达一个更新和修缮的高峰,修缮工作跟不上,影响资产的使用寿命,这将会造成更大的浪费。一方面是工作积极性受挫的后勤职工,一方面是为经费焦头烂额的财务部门,还有就是直接受到影响的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的工作与生活,高校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后勤管理水平受到师生员工的质疑。有时会出现由于经费问题,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甚至不了了之的现象。

5.建立并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修缮管理的计划性

高校房屋等建筑物的管理由于部门职能的划分而出现的空档,可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来解决,有的高校虽已经建成,但没有得到全方位的使用。建筑物建设完工交付使用,项目管理的责任人从基建部门转移到资产管理部门或后勤管理部门后,资产管理部门或后勤管理部门可根据建成建筑物的类型、功能定位、使用寿命等建立建筑物管理档案,制订其中修、大修计划,所需经费报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备案,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审核确认后,财务部门应该将此作为以后各年编制修缮经费预算的依据,并尽量给予安排。在实现了资产信息化管理后,修缮管理的计划性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修缮管理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财务的压力逐步减轻,预算的刚性也会得到一定保证。

6.推行项目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日前,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根据规定,违反《办法》要求,造成建设项目质量低劣、损失浪费或责任事故的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资金拨付或者不予批准新的建设项目;对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其行政或者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对建设项目实行终身责任制,这对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了一定的作用,限制了建筑商偷工减料的行为,高校资产管理也应该推行项目责任制。可制订相关政策,规定一定年限没有质量问题的建设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或接受一定的处罚。只有经过使用的资产才能检验其质量,有的建筑物交付不久,就连年大修,使用单位不堪其扰。有的高校推行基建项目风险押金,其出发点和初衷非常好,但在项目交付验收合格后就退还押金或兑现奖惩,并没有发挥风险押金最大的作用,值得商榷。如果让一部分风险押金或奖励金延伸到建筑物使用到一定年限后,就可以最大限度体现项目终身负责制。

7.管好、用好建设项目“尾款”,充分发挥质量保证金的作用

根据合同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及修缮项目都有质量保证金,但是很多时候,质量保证金的预留只是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建议可以将质量保证金纳入高校财务统一户头,在规定的期限内,该项目中出现质量保证金承诺的修缮内容一律从质量保证金中支出,高校不另外安排经费,这样,质量保证金就成为了修缮经费的补充。另外质量保证金的支付不应由建设者负责签字退还,应该由使用方负责。对于在保质期内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除扣除质量保证金外,还应依法追究相应人员责任。

8.实行修缮经费归口管理,加强财务核算与监督

从管理学理论出发,管理必须有一个主体,多头管理必定带来管理体制上的混乱,谁说了都算,结果必定是谁说了都不算。解决资产管理上的空档,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将修缮纳入计划管理,可改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为资金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也为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根据部门管理职能,将建筑物修缮归口为一个部门统一管理,财务部门将核定的修缮经费纳入统一户头,不允许各部门、各院系自行修缮、装修,学院业务费、部门经费、科研及专项经费均不得列支修缮费、装修费。同时应根据需要,对修缮或装修档次进行控制,不得超标准,不得搞重复装修。

9.进行修缮项目跟踪管理,适当推行奖惩制度

加强修缮管理的前提,必须对修缮队伍进行筛选和管理,结合高校推行的后勤社会化,许多高校的后勤企业都成立了修缮队伍,高校在兼顾后勤企业利益的同时,应加强对后勤企业修缮质量的控制,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可与后勤企业签订修缮责任书,对修缮质量、服务态度、保障力度进行约定及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选择或淘汰,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修缮工作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促使后勤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对大、中修工程可实行项目管理,每个项目应记录修缮时间、保用时间,并将下次修缮需要的经费按照折旧规定纳入高校以后年度的财务预算。对修缮项目的管理者,也应实行责任制,以加强后勤职工的自律意识,并可制订政策,鼓励资产使用者爱惜资产,因推迟修缮或延长使用时间而节约经费的,可酌情对资产的管理者及使用者进行适当奖励。

10.加强修缮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切实降低修缮成本

建筑物修缮经费从几元钱到几百万不等,为控制经费支出,也为了保证修缮质量,必须对修缮工程加强监督和审计。一般高校规定一定金额以上的报审计,我认为对于金额较小、经常发生的项目也要加强监督,特别是修缮材料的监督,在小修缮中偷工减料及以次充好现象非常突出。另外,对于修缮的次数及质量,审计及财务部门也应加强审计及监督,以让学校的修缮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修缮管理应鼓励后勤职工自己动手,现在高校有一个怪现象,许多管理人员已经习惯动嘴不动手,离实际工作越来越远,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往往不屑或不愿做,高级技师、技师越来越名不副实,加大修缮成本的同时,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修缮工作的管理只是高校管理中的一部分,要做好它却不仅仅是后勤部门的事。把修缮工作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结合起来考虑,是后勤管理的需要,更是节约型高校建设的需要。

上一篇:对高校后勤实体薪酬体系的思考 下一篇:浅议高校数字化档案管理中的“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