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差异及缺陷浅析

时间:2022-10-11 11:33:54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差异及缺陷浅析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会计准则日渐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正是与国际会计接轨的产物。根据新准则规定,企业在取得除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所规范的股权投资等金融资产以外的企业金融资产时,应根据CAS22相关规定,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它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债券、股票、基金、权证等,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之一。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此类金融资产的目的不是很明确。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致使实务处理过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一部分学者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进行了重点探讨,另一部分则对两者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对二者的差异性及其存在缺陷的关联性研究不足。本文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二者的差异性和存在的缺陷。

二、两者的差异及缺陷

(一)定义和持有意图的差异及缺陷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比较明确,持有目的也很清楚。根据CAS22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一种。因此,它的处理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处理是相同的。但准则并没有详细地解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外还包括哪些内容。如果其包括的内容很多,那如何与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区分,若其包括的内容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却为何不将两者并为一类。相对而言,从CAS22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并没有采取直接定义法,而是通过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给出其定义,据定义,不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才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准则没有给出明确的列举。各类教科书讲到此处时,也是直接叙述某公司购买的股票、债券或基金直接认定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致使初学者在实务中不知该将什么类型的金融资产归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此外,从持有目的看,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的目的比较明确,所有者持有的目的是从二级市场中通过低价买高价卖而获取差价收益,属于投机类的短期资产。这类金融资产一般认为持有期限不超过3个月,但在实务中如果金融市场比较低迷时,一般企业如不是急需资金,持有期限势必会超过3个月,甚至一年。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有者持有的目的不明确,实务中,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应划分为哪一类,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因素,它的分类应是管理层意图的如实表达。因此,一家企业在购入金融资产时无明确持有意图的说法是不可信的。企业购买的某金融资产不知该归为哪类金融资产时,才将其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在企业资金周转日趋紧张的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

(二)会计核算的差异及缺陷 (1)初始确认的处理。在初始确认中两类金融资产都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不同之处在于购买过程中交易费用的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其计入当期损益中的“投资收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将其计入初始投资成本。两者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从资产的划分上交易性金融资产归属于流动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所以交易费用也顺理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归属于非流动资产,企业至少不准备近期出售,因此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投资成本。这看上去很合理,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这种处理方式和其他资产的处理方式(比如存货购买过程所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等也是计入成本)截然不同,会计准则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2)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根据CAS22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都要按照新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根据新公允价值的变化,市价上升时,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市价下跌时,则作相反的会计处理。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市价上升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市价下跌时,则要分情况处理。如果属于暂时性的减值则作相反的会计处理。对比二者的处理方式可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计入了当期损益,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计入了利得和损失(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但是,如果两种金融资产都未出售,那么由于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其实都为未实现的损益。既然都是未实现的损益,前者计入当期损益,后者计入所有者权益,这不免让人疑惑。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比较合理;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理却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未实现损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致使利润表中利润高估或是低估,误导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

(3)减值及回升的处理。根据CAS22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无论企业购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再低,企业只需要做出,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而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方面的规定却比较复杂,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下跌的幅度到达甚至超过其成本的20%,或连续下跌的时间到达或超过6个月,导致下跌的因素是客观存在且非暂时的,就应合理地判断该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并计提减值准备。在市价回升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只需做相反的会计处理。而对于可供出售的债务工具,计提减值后如果价值回升,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可以通过当期损益予以转回,增加当期利润;对于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计提减值后如果价值回升,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只能增加资本公积。可见,两类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最大区别就是对市价回升金额的确认不同。前者将市价回升形成的潜在收益计入了当期损益,而后者将市价回升形成的潜在收益计入了所有者权益。这方面处理较复杂的当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及回升。首先,暂时性减值和非暂时性减值的判断标准不详细,给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利润操纵空间;其次,市价回升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的处理不一致,又给实务处理造就了一定的困难。

(4)处置过程的处理。CAS22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一方面将收取价款和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将原先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中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即: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获得的净损益通过“投资收益”账户来反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一方面也是将收取的价款和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则是将原先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的累计金额转入“投资收益”账户。由此可见,两者处置的结果都是未实现损益最终实现的过程,都是通过“投资收益”账户来反映。而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却是不同的处理,这种前后不一致的处理方式,将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理解和应用。

(5)重分类的不同。CAS22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同时,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也就是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三类金融资产是不可以重分类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的。如,一项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必须具备相应条件,如果其中之一不具备,那就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相关规定,必须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此处理,虽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那部分不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了,但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这部分金融资产又变成了持有目的不明确的金融资产。

(三)会计核算衍生出各自存在的缺陷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二者的会计核算是重点,同时两者各自又存在一些缺陷。

(1)交易性金融资产存在的主要缺陷。第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存在的缺陷。可归结为两点:一是CAS22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有余额应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投资年份和处置年份一致,会计处理比较合理;如果不一致时相关会计处理会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没有信息含量;二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如有余额,实为未实现损益,这样直接转入利润表会误导报表使用者。有很多的研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进行了改造,改造的方向主要是将此账户包含的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分开。这样更符合明晰性原则,有助于报表使用者的理解和应用。第二,对未实现损益的思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它核算的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产生的潜在损益,即:未实现损益。这既是金融资产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大亮点又是其最大的缺点所在。如果不记录公允价值上升形成的潜在收益或是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潜在损失,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报表使用者,但记录它们也会给财务报表造成一片繁荣或是一片黑暗,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未实现损益”是否应该进入利润表,这是今后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在的主要缺陷。第一,债券、股票投资处理的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购买的是债权工具按照面值计算利息,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购买债权工具则按摊余成本计算利息,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公允价值变动时用新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比较还是和摊余成本比较;二是发生减值时应该以摊余成本还是初始成本作为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这些问题目前都是众说纷纭,尚无统一定论。第二,减值判断标准不清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如果市价下降是暂时的,则按公允价值变动处理;如果市价下降是非暂时的,则按减值损失处理。这样的判断标准看起来合理,但很难准确把握,给会计实务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另外,无论是发生减值还是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分录的贷方都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无法从会计科目区分相关内容,致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笼统、模糊。第三,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价值回升时处理不一致。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转回时,根据CAS22相关规定,可分为两种情况处理: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债券等债务工具,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借记“可供出售金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股票等权益工具时,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而通过权益转回,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但CAS22中也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股票等权益工具时,发生减值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和转回时计入“资本公积”相比,前后处理不一致,有悖于明晰性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三、结论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而新准则却没有给出两者明晰的定义和处理规范,致使在概念理解和实务处理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在二者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地列出了二者存在的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概念理解和实务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期待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会计准则研究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操作指南(第1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曹文芳:《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比较》,《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4期。

[3]张绍丽:《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年第11期。

上一篇:COSO内部控制框架最新进展及评价 下一篇:“怎么就变成一个老讨厌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