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变成一个老讨厌鬼”?

时间:2022-09-28 07:01:59

代沟这词刚出来的时候,基本上是拿来当武器用的。一个名叫马格丽特・米德的女人类学家在1970年写了一本名为《文化与承诺》的书,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假设国内接触代沟这个名词会有延时,那么让我们把时间快进到1970年代末――足够了吧?那么当时的青年男女们应该就开始知道以此为理由,来捍卫各种“被长辈看不懂”的新鲜念头了。

这么一算,80后的父母们其实也都是过来人啊。当年他们20岁出头,在穿尖头皮鞋和喇叭裤,以及烫波浪卷的时候,一定也是顶住了各种来自30后父母辈的压力吧?只是若干年后,他们再度站到了这条代沟的“老人”那一边,代沟仍然还是武器,攻防也没什么变化,只是双方都……换人了。

这可能是代沟的一个重要特征:代沟会一直在,老人和年轻人天生就是敌人,而且这个词的使用权永远掌握在更年轻一代的手里。

米德老师在那本书里还说了一段对老年人而言十分残忍的话:“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一代‘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年轻过,而你却未老过。’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却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你从未在我年轻的这个时代年轻过,永远也不会。’”

嗯,这差不多有了那种“时间是怎么爬过了我的皮肤,只有我自己最不清楚”的凄凉感――这条沟里,老人的救命稻草是过去了的时间,而年轻人的,却是未来。

所以,无论是著名的“父母皆祸害”小组还是呼吁“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都是代沟的变种,说白了就是双方相互看不惯,而所谓沟的断裂点呢?是因为都觉得对方该主动填平时间裂缝然后走过来握手言和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拉塞尔先生的故事――你甚至都不需要知道他是谁。在教训儿子的时候,拉塞尔总是喜欢说“我小时候”。有一天,他看到儿子一张不合格的成绩单,向后一仰,清了清嗓子。他儿子马上说:“爸爸,说吧,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拉塞尔听到这话很生气,但他很快进入了自我反思,“我更气的是我自己,怎么就变成一个讨厌鬼,专讲那些从记忆里千挑万选摘出来的过去的事儿,这些事儿现在连小孩儿都不信。”

你看,如果老一辈都有拉塞尔先生的觉悟,代沟可能根本就不是问题,至少不再会是一个烦人的问题。当然,在这个代沟产生的时间区间越来越短,沟可能还越来越深的时代,淡定和自律都特别重要,如果怀揣一颗玻璃心,不管站哪边都会活得更累一点。

至于代沟本身有多与时俱进豆瓣上有个姑娘诚恳发问:“我男朋友总是不肯对我说‘我爱你’,他好像更喜欢说‘我喜欢你’,所以他是真的爱我吗?”网友也很诚恳地问了姑娘男朋友的年龄――27岁――然后淡定地劝说:老男人嘛,都是这样的……

代沟就是这样,它可能是90后同事朝你惊呼“啊,你居然也懂得直和弯”,也有可能是像拉塞尔那样祭起“我小时候……”的大旗,自己贱兮兮迈到沟里去。

那么,沟里究竟都有点儿啥呢?

时间

代沟本身是时间,代沟里主要也还是时间――这问题是不是太哲学了点儿?比如老人会觉得我的价值在于我经历的时间,年轻人当然更懂得自己有的是时间;老人觉得时间给了我很多经验,年轻人却恰恰觉得时间就该用来体验;老人说这时代怎么了?年轻人说这时代是我的,你的那个已经过去啦。

各种自信

换一种思维方式,也可以把代沟里的东西都看成是某种自信心,因为两边的人都对自己相信的东西特别有自信,所以出现了沟。老人相信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年轻人相信结婚生子关别人屁事;老人相信成功是社会认同,年轻人相信成功是自我认同;老人相信知足常乐,安稳是福,年轻人相信人生就在于折腾……

新时代

这有点儿像从物理角度来解释代沟。还是米德兰老师在《文化与承诺》那本书里写的:传统社会中世界的演化十分缓慢,新一代重复着老一代的作为,那么很自然,知识是由老一辈――即父母――掌握和传授的。年轻人都要向长辈学习。

相反,一旦社会变化快了,知识、技术和生活模式不断更新,局面就颠倒过来了。是年轻人首先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就像我们在电子技术方面已经看到的那样,老一辈则举足不前,所以知识很快就易了主。随着知识易主,很可能权力也要易主。因此,代沟产生了。比如现在,代沟里一定有好多iPhone和平板电脑吧!

各种逆反

这主角当然是年轻人一边。也就是说,好些代沟其实不是天然形成的,也未必至于产生,而是后天的各种故意对着干太多了,就拉出了一条代沟。能像拉塞尔那样自省的人毕竟不多,他们越爱说“我小时候……”,年轻人就必然越要偏不像“你小时候……”。嗯,好多年轻人其实没那么多颠覆的要求,只是老人那边太多循规蹈矩的要求起了反作用。

“虚情假意”

这么说有点儿无厘头,但一举例你就能理解。比如一个上了点儿年纪的人,总爱把“我们这辈子是不行了,就看年轻人了……”挂在嘴上,但心里真这么想吗?其实他们且没觉着自己不行呢。老人的这种爱好其实可以简单理解成是一种撒娇,或者还可以是一种更具剧情反转性质的正话反说。真要到跟年轻人比行不行的时候,他们多半不谦虚。当然年轻人也有这类“虚情假意”,比如他们说“姜还是老的辣啊!”老一辈一般怎么理解?当然一定也有真心佩服的时候,但在大多数场合,这话还是得反着听吧?

回忆

就是拉塞尔先生们的各种“我小时候……”。老一辈把这些回忆当做自己的蜜糖罐,隔三差五就要拿出来舀一勺吃吃。代沟正是对这蜜糖罐的一种保护机制:如果小时候们一定要成为过去,当中哪怕出现代沟也认了。

而此时的儿子们,戏谑地一句“说吧,你小时候……”其实就是一种较量。等到儿子们再大一点,拉塞尔们的回忆就更加只能说给自己听了。

变化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说:“20世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人类的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嗯,这是代沟的根源,也是代沟里含量非常丰富的一种物质。老人自然是对好多变化还来不及消化,所以对最爱变化的年轻人各种看不懂。年轻人认为,这世界,这时代,都已经变成这样了,你怎么居然还是老一套……

我不要省吃俭用,我不要按部就班,我不要没变化……

自我安慰

两边的人都爱这么做。当年轻人说“我们之间有代沟“,潜台词其实是“我跟你也没啥好说的,反正说了你也不懂,懂了你也不同意”;而老人说“现在代沟真是严重啊,已经3年一沟了?”其实是承认自己的某种Out。所以你看,这所有的话其实都更像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幸好还有代沟这种存在,否则怎么认识这个世界,以及自己?

父母双亲

最后容我们说说父母。他们真是一种让每一代儿女都爱恨交加的物质,代沟里到处都是双方厮杀的痕迹。真希望能在“父母皆祸害”和“可怜天下父母心”之间找到那么一小块平地,你们不嫌我们太新潮,我们也不觉得你们太老套,双方和睦,天下太平,岁月静好。

上一篇: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差异及缺陷... 下一篇:基本动因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