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语文教学,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时间:2022-10-11 10:30:44

开放语文教学,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要发挥它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应用所学的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必须有雄厚的知识储备,这在语文教学中是绝不可忽视的,但是“知识储备”是为了“用”。也就是说,不是仅仅为了学语文,学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谈到工具,就不能仅仅作为摆设,而是要用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于现代的小学生而言,不仅要拿它用于各种学习实践,用于学习各种技能,还要把它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知识积累”和“知识运用”要兼而有之,这才是应培养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所学的内容难懂,而是不能学以致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应该如何去做。

一、教学方法的选用

在以前的教学理念里,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学习;而如今的教学,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学主动,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那么这种方法就是好的。特别在现代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不能单一使用,而是要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而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取长补短,善于从实际出发,因生、因情而异,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为培养复合型的,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服务。

我们都知道学习源于思考,思考源于疑问。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能主动去思考,进而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创设机会让学生设疑,大胆地发挥想象,来启迪学生思维,去引导学生理解、认知、探索,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例如,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我首先根据教材设疑:“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它们什么都没带,又怎么能栽好树呢?”然后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小动物是怎样利用自身的特点来解决种树没有工具”这一问题,让他们自由选择各自喜爱的动物角色,戴上头饰,演一演小动物的动作。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相互合作交流中形成和谐的氛围,人人都充满学习的兴趣,彼此之间又取长补短,每个人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挖掘学科本身的人物,开展“分角色朗读表演”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方法,不但能促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情境,与课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悲喜,获得真切体验,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还有利于满足儿童的表演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 ,分角色朗读的教育教学功能是多方面的。然而,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应用“分角色朗读表演”这一教学策略。一般地说,要开展“分角色朗读表演”活动,课文必须具备人物性格鲜明,有较大的想象创意空间,适合儿童表演的特点。即便如此 ,在操作上,还应注意层层铺垫,分步到位,相机诱导。如教学《将相和》时,我首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共同协商本文的主要角色,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接着,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选择学习伙伴练习。然后,我组织各组汇报交流,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认真倾听,并揣摩,提出合理建议。最后,我再组织学生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表演。表演过后由师生点评并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等奖项,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转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形成了能力,发展了个性。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查找有关索溪峪的资料。课上我首先组织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接着让他们整理汇报课前在网上收集的资料。这样学生就会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同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四、整体把握自主探究

人生来就是一个灵活的学习者,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读就是感知语言文字最好的方式。读,兼备了培养阅读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最能体现学生语言实践的活动。课文《养花》全文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但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间接体现,学生在朗读时不能较好地领悟。课前,我抓住花的普遍性,布置学生根据花的外貌词语,回家进行自行观察,体会对花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其次,让学生参与表演,有了“亲临其境”的体验,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准确感受到作者对花是多么的喜爱。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表情,而且使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感受以及理解、欣赏的能力。

五、课内延伸,培养创新能力

充分运用教材内容,结合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将课内知识延伸,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发展。如,教学课文《詹天佑》,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知识积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带有两个火车头的火车,并在课堂上进行火车爬坡时的情景演示。学生有了成功的愉悦感,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六、注重引导,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做的一些琐事,都替孩子包揽下来,使孩子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较差的生活习惯。在教学课文《桃花心木》时,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桃花心木苗克服了依赖性,学会了独立生活,我们作为少年儿童应该怎样做?从大家的交流中,学生懂得了不依靠父母,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从小锻炼,才能学会生活的本领。

开放语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目标提出来的,它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开放式,要常常变换教学方法,力求做到常教常新。利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理想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课本知识,还使学生对其有清楚正确的把握,更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向了社会,无形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创新作文形式,提高写作技巧 下一篇:重视学生情感 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