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运用成功教育原则

时间:2022-10-11 08:28:41

语文教学运用成功教育原则

摘 要:了解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结构,将教材的内容降低到学生可接受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不要求学生在一节课内掌握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减少难度,放低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即培养学习的自主意识,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以极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成功教育 教师职称范文

成功教育是旨在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它的原则是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与发展,追求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激励、自我提升,是结合实际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最高境界是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使自己成功的各种素质。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我深深感觉到在每个教学班,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相当多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学习基础差。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成功教育的教学原则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成功教育的原则关键在于成功二字。它的出发点是成功,归宿也是成功,即通过激发个体的成功体验,培养具有成功心态的个体,从而达到教育的成功。成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一、立足教学起点

我们要遵循以学生的实际为起点的原则,要摸清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实际,并由此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一方面,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或预测性考查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另一方面要花大力气处理新教材,将教材的内容降低到学生可接受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

1. 以生活中的观察知识引入作为教学起点。生活中有不少内容是相当科学和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我们老师可从学生生活内容中最基本、有所了解的知识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如学《广告词》一文,学生对布满于大街小巷广告词,耳熟能详并不陌生。教此文时,我让学生在学习前到街上去摘抄些广告词到课堂上来交流,通过展示学生的观察来引入教学,那学习的难度是低是高可想而知。

2. 以类比新旧知识作为起点进行教学。这一类的例子比较多。如教老舍的名篇《我的母亲》。教师在教此文时,可与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进行比较教学,通过谈话与提问,勾起学生的回忆。如可让学生比较"我"的父亲与"我"的母亲的家家境有何不同?"我"的父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哪一件事上?"我"的母亲对 "我"的关心体现在哪些事上?在父母亲的"爱"上,哪一篇写得更具体、更详细?通过比较教学,能让学生自然轻松地了解新内容,鼓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3.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选择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或纪录片来作为教学开端。这样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如我教峻青的《内蒙访古》,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课前看故事片《孟姜女》和介绍长城的旅游纪录片,并叫学生查找有关清军入关的史实、吴三桂打开长城山海关卖国求荣的故事。在课堂上组织语言讲解,让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长城的故事,在记忆库中提取所需知识,激发学生的乐趣。教师可适时引入教学,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作者在文中所描述的长城辉煌的篇章与辛酸的历史,领会作者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 走"小步子"之路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此句名言我们并不陌生。职业中专学生大多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足,对学习有较大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习步子减小,一步一个脚印,从而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每时每刻都有所收获。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满堂贯"现象很严重。一边是"填鸭式"的教学,唯恐教学内容不周到、不细致、不全面,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掌握最多的内容。而另一边是学生昏昏欲睡,还有玩手机、看小说等现象日复一日地重演着。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目了然。我在教《劝学》时,不要求学生在一节课内掌握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减少难度,放低要求。第一课时,只让学生多朗读课文,单读或群读;看课文下面的注解,初步了解课文中难解的字词句,了解课文基本大意。第二课时,再多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比喻手法的运用。较难的问题给学习好的学生,容易的让学生基础差的来解答。之后联系课文所阐述的学习原理,让学生讲讲自己所了解到的好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可以讲课文中介绍到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的。有一个学生在介绍学英语单词方法时,说到他常借助复读机来加强记忆。我就立即抓住这一个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不要求学生一节课里要掌握比较多的内容,只要求学生在一节课里学到一两点知识与技能。实践结果,在这样课堂上,学习的气氛自由浓厚,没有压力,效果也就很好。

三、自我建构知识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即培养学习的自主意识,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如何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呢?

职业中专学生有普遍的厌学情绪,而且受年龄限制,见不多,识不广,学习的自主意识不强,在学习中带有很大盲目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程序。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1. 培养预习的好习惯。长期以来,语文学习只重视课后作业。对于课前预习,许多老师和学生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课前预习,就能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整个过程。以往的预习,大多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我常尝试以小组预习的形式进行。当然,预习题要难易结合。小组预习,学生间可优劣组合,互相质疑,互相探索,互相督促。

2、打破"一言堂"教学模式。我们教师要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可以作这样的尝试活动。如让各学习小组选一个学生代表,让该代表替代老师的角色,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把各小组或个别学生在预习中的遇到的未解决的问题放到课堂上来由各组学习自行来解决。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由老师来引导、来启发。

3. 自编考题。"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习的考试成绩是学生所担心与期盼的。平常的考题,都是老师自己出。我们老师也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出考题。我让学生根据以往的考试类型,学生每人、每小组出几道题目或一张考卷。老师可定一个原则:根据自己实际,围绕课文,内外结合,难易适中。然后,老师在学生出的考题中进行筛选。实践中,学生涌跃出题。有些学生甚至搞起了猜题活动,猜测老师如何在学生已有的题目中选择。出现这种情形,我没有指责,没有发怒,而是鼓励。因为他们这样做至少可以减轻对考试的畏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亲自从事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以极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水平与能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者简介:刘鑫鑫,1983年11月生,工作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

上一篇: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