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恐惧心理

时间:2022-09-13 04:37:46

怎样应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恐惧心理

摘 要:心理学家认为,恐惧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儿童期,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真实或假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阻碍正常心理活动的强烈而压抑的情感。

关键词:内外因素 措施方法

恐惧心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脑子里一片空白,注意力无法集中,相关肌肉紧张,心率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升高,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

在体育教学中,恐惧心理的存在造成技术动作变形,难以掌握所学内容,阻碍了学生潜力发挥,还会传染给他人,使其他学生练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整个教学任务的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恐惧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身的,也有教学环境、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引起,还有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造成。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因素(内因是事物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1、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存在自卑感,总认为自己素质差,技术水平低,而且比较胆小,怕脏,怕累,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练习时遇到动作结构比较复杂,需要上器械的项目就更感到胆怯,往往出现消极的自我暗示,如"我跳不过去的","我肯定会摔的",抑制了自信心,于是采取躲避方式,根本没有想到用意志努力去克服。

2、以前失败经历的场境再现:由于运动项目本身的危险性或学生本身的因素,造成过运动损伤。一些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或经验,在教学中,碰到内容与以前经历相类似时,伤害事故的情境就会出现,甚至想象出更大的危险,而引发对该学习内容的恐惧心理。

二、外部因素

1、某些运动项目动作技术较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引起的恐惧心理--在教学中如山羊支撑跳跃,单杠前翻下等一些动作技术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些项目都会使学生引起恐惧心理。学生学习动作时,有部分学生会在各技术环节都出现错误动作,但是其程度有轻有重。因此,在纠正错误动作时,不能只看到动作表象,必须认真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主要原因。找出原因后必须以最突出的错误动作为"重点",以"重点"错误动作为突破口,解决了"重点"错误动作,其它与之有关的不明显的错误动作也可随之而改。

2、 学生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低,完成不了动作而引起恐惧心理--有的学生身体矮小,或过于肥胖,或体单力薄,离某些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差距较大而产生了恐惧心理。

3、 教师教学行为不当而引起恐惧心理--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讲清动作要领,示范失败,标准过高,要求过严,不能从学生身体技能的实际出发,没有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过于急躁,动辄训斥,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这些行为的出现便会引起学生上课时的恐惧心理。

4、 场地,器材设备差而引起恐惧心理--在教学中如跑道凹凸不平,跳箱(山羊)、单杠等器械不稳固,摆放位置不合理等等这些都会使学生引起恐惧心理。

5、辐射效应--在体育教学中,本班同学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练习同学的心理承受力,如果前面的同学或身体素质还处在优势的同学动作完成失败了,甚至受伤了,那么这种恐惧情绪就会传染给他人,从而由个别现象泛化成群体效应,使教学无法继续。

那么怎样有效消除学生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

一、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1、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第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勇敢顽强的思想品质,激发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第二、要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教师应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培养体育骨干,发动他们去帮助有恐惧心理的学生,这也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意志品质的形成。事实也证明,很多时候,他们的话比老师更起作用。第三、激发学生情感。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可以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使课堂气氛和谐,生动活泼,并能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对基础差的,胆小的,心理恐惧较重的学生,千万不能嫌弃他们,而应更加关心体谅,热情帮助和循循善诱。对他们每点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理智改变,克服不利因素,使恐惧心理降到最低限度。

2、进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从语言激励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在练习前通过言语的激励让学生自告奋勇的讲解动作要领或出列示范,从而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自己的言语和示范中得到肯定,也可以在临场采用外加刺激的方法,使学生提高自信心,掌握技术、技能,还可以在练习后及时的给学生进行评价,从评价中肯定学生的成功。

从教学行为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成功优美的示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欲望和信心,另外降低教学要求、提供帮助、相互比较以及用富有激情和幽默感染力的言语、热情亲切的态度都可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身体素质综合训练。这种做法有一定实效,它们既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积累。在学生身体素质增强的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便会上来,能逐渐抵消恐惧心理。

三、加强教学准备及教学方法的改变

1、准备充分,创造安全氛围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在内容安排上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增加难度。其次,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各种诱导手段要合理采用。当学生出现或者可能出现错误动作时,要有预见性,并做好变换练习的准备。再次,要做好器械安全检查工作,从而营造一个可靠的上课环境。

2、 做好教学示范

教师的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技术正确、动作规范、轻松优美,使学生看完后能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但在示范动作过程中要注意:初次示范的动作幅度做得不宜太大,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学生掌握动作水平的提高逐步加大示范动作的幅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达到示范的最佳效果。其次,要注重学生的示范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选择那些性格开朗大方、身材高大、素质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当他们练习时,教师直接给予保护帮助,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动作,从而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大胆尝试。

3、加强保护与帮助

保护与帮助是体育教学中一项必要措施。首先,教师要有责任心,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保护与帮助上,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其次,正确运用保护与帮助的手段,如教师的站位正确、手法得当。最后,培养学生干部进行保护与帮助。同学之间的保护使他们放松,有利于消除恐惧心理。

4、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

教师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可以提高学生学练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威信,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期望度,从而把恐惧心理消灭于无形。

结语:

恐惧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也很普通的心理特征。但形成后会成为体育教学的瓶颈。所以教师应对这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先见。虽然消除恐惧心理主要靠学生自身,不过教师在其中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除了要去认真观察和研究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更要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努力地减轻或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有效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并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简介:郭松磊1987- 04 职称:助教,工作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论进一步加强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下一篇: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