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退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2-10-11 06:08:18

美国量化宽松退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摘 要】 2008年,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推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到2013年底,美国经济逐步迈入正轨,美联储在2013年12月9日宣布正式启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并于2014年10月29日宣布结束资产购买计划,正式结束长达六年的量化宽松。六年期间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使得美元流动性在全球泛滥,量宽退出势必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造成影响。本文在简述量宽推出和量宽退出后,对量化宽松退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推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危机迅速从信用领域扩散到整个金融体系,又从美国扩张到全球,上升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冲击全世界的金融体系,各国的金融机构或者实体经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金融危机破坏了金融系统中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导致了传统货币政策的失效,所释放的流动性无法有效传导到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使得极端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运而生。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美联储已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至接近于零(0~0.25%),但此举仍然无法刺激经济复苏,传统的货币政策功能显然已经失效。鉴于这种情况,美联储开始启动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的货币政策,主要内容是通过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从而改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并引导长期利率下行,降低信贷市场门槛,提高资产价格,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进而带动美国经济整体的复苏。美联储在2008年至2013年间共推出了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二、美国量化宽松退出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制定以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为主要指标。2013年美国的就业市场环境逐步改善,失业率从1月份的7.9%下降至2014年1月份的6.6%,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同时2013年千年月均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9.2万个,相较于2012年全年月均就业岗位的18.1万个增长1.1万个。通胀压力逐步缓解也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转变提供了助力。美从统计数据看出,2013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逐渐偏离2.5%的通胀指标开始下降,甚至在2013年下半年稳定在了1.3%的水平,而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最后是美国经济各项指标趋好为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美国官方统计数据来看,2013年美国居民消费、工厂生产和新房开工率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这将美国GDP季度平均增长率拉升至2.7%,达到2010年以来平均季度增长的增高增速。此外,美国财政状况也得到了改善,美联储年度财政的预算决议,缓解了由财政赤字压力所带来的对经济增长不利的影响。

美联储在2013年12月19日宣布正式启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是在缩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的同时,美联储声明低利率货币政策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不变,美国货币政策在接下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宽松。Bernanke指出,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意味这美联储货币政策即刻收紧,在经济全面复苏之前美联储将继续维持低利率的宽松政策。而新任美联储主席Janet Yellen在她3月份发表的演说中表示,就当前美国就业数据及失业水平,美国经济还未达到健康水平,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美联储仍将低利率政策。

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经济影响

1.对国际市场的溢出效应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将推动美元升值,影响全球汇率市场的均衡。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GDP呈现负增长,美元指数下跌。但在美联储和财政部出手救助金融机构之后,美元指数走强。在这之后美联储开始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致使美国长期利率下降,资本流出美国市场,导致美元指数再次下行。2014年10月29美联储宣布停止资产购买计划,标志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启动,随后美元指数开始上升,最大涨幅高达16%。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固有的逐利性,国家之间的利差将会导致国际资本的流动,进而再影响两国之间的汇率水平。美国加息将提高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利差,从而吸引国际资本流向美国,推动美元进一步升值。美元升值又将对全球汇率产生重大影响,将会抑制美国的出口同时促进全球各主要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对其他各主要国家的经济产生正面有利影响。但与此同时,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升值的预期增强,将会导致国际资本向美国流动,对其它国家的资产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美元供给减少将会在外汇市场上形成大量对美元的需求,推进美元汇率走高,使得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升值。美联储决定退出量化宽松后,美元逐步升值将会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助于全球制造业的利润率增加,加快全球制造业复苏,尤其是对我国这一类大宗商品进口大国以及贸易出口大国而言是一大利好,能在实体经济层面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必然引起国际资本从其他国家地区回流美国市场,尤其将造成大量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资本流向美国,使得国际金融环境变得不稳定,造成对新兴经济体国家金融市场的冲击和风险。

2.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国际资本的流出。过去六年中国借助流入的国际资本进行了许多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资本的流入不仅带来了财力上的支撑,而且还有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保障,因此国际资本的撤离将给中国部分地区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在量化宽松政策期间,流入中国的大批国际资本推高了资产价格,在部分行业形成了巨大的资产泡沫。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房地产业,一旦国际资本大量撤出,如若调控不当将对房地产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与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相关产业也将受到波及而萎靡,又由于房地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中国经济将会受到重大打击。

自从2014年美联储停止购债计划后,美元指数进入上升通道。相对于美元,各主要国家货币均在贬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也在下降。但人民币兑欧元、日元的汇率却在上升,这是因为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还未从衰退中走出,依旧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所致。决定人民币中间价汇率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市场供求、一篮子货币汇率和央行的汇率稳定目标。从市场供求角度来看,美联储加息必然导致资本流出,人民币贬值,同时又因为欧洲、日本等国仍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这些货币的贬值将导致一篮子货币汇率的下降。而从央行角度出发,央行推行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使用为内容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要求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降低海外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因此央行可能会采取干预人民币汇率贬值。

美联储加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独立的货币政策造成很大的挑战。自2014年开始,投资者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预期增强的影响,国际资本从中国流出,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开始出现下降的状况。因为央行释放流动性和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目标相互冲突,所以这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是一项挑战。而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期间,美元融资的利率相对更低,不少国内企业会通过以发行美元债券或美元贷款的形式,获取国际市场上的低成本资金。2007年以后中资企业外债余额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将加大人民币债务偿付风险。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使得一些背负短期外债的企业压力加大,人民币贬值后这部分企业要偿还的贷款实际增多。如果人民币指数持续下行,对这些外贸企业的债务偿还将形成非常不利的前景,甚至有可能导致破产。在这样的预期下,外贸企业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难度加大,对企业的扩大生产不利。长此以往,将有可能造成对人民币的信心不足,企业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降低,这不仅对国债对外销售形成了障碍,也不利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四、政策建议

首先,只要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资金大规模撤离的现象不会长时期存在。我国应当保持冷静的态度审视美国量化宽松的退出,从容应对美联储政策的变化,提高预见性,制定好相关对策,防范其带来的有限冲击。

第二,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第三,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势必对我国的跨境资金流动造成影响。我国应该加强跨境资金的双向流动监测,了解资金流入流出的动向,确定资金的流动速度,准备应对资本逆转的预案,防范资金的异常流动。

第四,加强对我国外汇的监督与管理。我国应审时度势,调整外汇储备的投资对象,增加资产配置的多样性。

第五,加快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化升级,确保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

第六,加强国际间金融合作,构建健康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 韩秀云.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基础、步骤与影响[J].国际贸易,2013,第7期.

[2] 易宪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经济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4,第1期.

[3] 汪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6).

[4] 徐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5).

上一篇: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下一篇:浅析会计人员素质与能力现状及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