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时间:2022-06-15 11:09:47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摘 要】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讲究通常所说的“三性平衡”,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都是以盈利性为首要目标,安全性也十分注重,对于流动性来说的重视程度却不够。流动性其实对于盈利性和安全性来说是两者的前提,而盈利性和安全性又反过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水平,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其原因,然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提出加强我国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见与建议,希望能为商业银行带来一些实际价值。

【关键词】 现状 原因 建议

2009年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将流动性风险定义为: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讲究通常所说的“三性平衡”,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都是以盈利性为首要目标,安全性也十分注重,对于流动性来说的重视程度却不够。然而,可能很多的商业银行都没有意识到流动性对于一个银行来说有多重要,如果资金的流动性严重不足的话,严重的话很有可能会直接损害银行收益和股东权益,更有甚者会直接导致银行的破产。流动性其实对于盈利性和安全性来说是两者的前提,而盈利性和安全性又反过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水平,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流动性不足和过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都是不好的,一方面,流动性过高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另一方面,流动性过低又会让银行的资金安全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所以很有必要加大对流动性的风险的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平稳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

(一)流动性风险意识不高

目前在商业银行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很多商业银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特别的注重盈利性水平和安全性水平,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商业银行都是亏损状态,盈利性却反而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公众在潜意识里面认为我国银行是有政府在背后作为支撑的,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其倒闭的可能性实在太小,就算他们因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而倒闭,政府也会采取相应的行动和举措来帮助银行度过危机和困难,所以商业银行基本不用有任何这方面的担心;另一方面,正如金融学里面经常提到的信息不对称,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何商业银行对流动性没有危机之忧,正是因为商业银行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公众很难了解到商业银行的实际资产负债比,对于商业银行的整个资金状况不甚了解,因此,就算银行的经营成果不甚理想,也不会发生同业间的挤兑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意识不高。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隐患过多

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目前我们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大部分,其一是负债,其二是所有者权益。而在这两部分中,负债所占比重又何其大,商业银行很多资金都是通过向外借款所取得的,而作为那些随时可以变现的金融债务等第二储备金却相对很少。通过持有国家发行的债券来作为商业银行调节流动性的手段显然是不可靠的,因此很多商业银行都是通过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提高自身流动性的主要应付手段,我们知道,近年来央行虽然提高了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但相对来说还是严重不足的,加上商业银行自身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比率又不高,因此我国整个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所蕴含的风险隐患还很多。

(三)信贷资产质量低下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方式是通过向外贷款来获得利润,而目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获得贷款的公司或者企业的信誉度较低,导致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比率很高。虽然很多商业银行在贷款之前会检测公司的资质、规模、信誉、资产负债率等情况,与他们签订正式合同约定贷款资金具体的使用用途和方向,但是即使这样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很多公司仍然会将取得的贷款资金改变用途,用在一些风险高、投资期长、不确定大的项目上,这导致了资金的回报率很缺乏保障,进而造成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大量存在,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预测和预警机制缺乏

就当前情况而言,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例如法定准备金率、流动性比例、存贷款比例都不属于动态指标,只是在反映了在某一时间点的流通性情况,并不能反映出流动性的统计规律和变化趋势,这种静态指标是事件发生后的控制和反映,缺少了事前预测、动态追踪和规律分析;特别是在商业银行没有构建出计算流动性供需关系的完善而合理的技术跟方法,并不能够让银行技术分析人员及时掌握流动性的需求与供给的变化和欠缺量。就本质而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总是与其他社会关系相联系,处于不断变化中,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和社会因素影响下,同一个商业银行的流通性情况可能有着重大不同,因此,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监督管理机制应该是依据动态模型、趋势预测而进行的动态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于流动性风险总体监督检测的机制,基本不具有在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环境中调动银行自身资源对风险进行甄别和消除的能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原因剖析

(一)表层原因

1、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不确定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存款就相当于其命脉,如果商业银行一旦没有存款来源,其运行就会相当困难,但是存款的来源不确定却很大。一方面商业银行本身就有很多,不单单是仅有几家;另一方面存款人选择在哪家银行存款、存款多少以及期限多长等都是商业银行本身所不能掌控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确定性太大,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表层原因之一。

2、商业银行资金用途不确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总体来说还是存贷业务,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存贷的利率差来获取利润,商业银行获得的资金大部分都需要贷款出来才能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但是贷款太多无疑会影响到存款人提取资金的需要,存款人提取资金的时间、数额以及方式等等都极具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一旦商业银行不能满足存款人的资金需求,必定会损害银行本身的信誉,可能还会带来潜在客户的流失,不利于银行今后的长远发展。鉴于此,商业银行必须要把握好贷款资金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在兼顾盈利性的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二)深层原因

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说,究其深层原因其实是商业银行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之间的短时矛盾。商业银行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也和其他私人企业和公司一样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银行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更好的赚取更丰厚的利润,但是在照顾这个目标的同时会无意识的忽视流动性和安全性。比如,贷款期限的长短,贷款期限越长,无疑贷款利率会更高,赚取的利润也会更高,但是期限越长,贷款的风险性就会越高,同时会降低商业银行资金的整体流动性。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管齐下

对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中央银行单方面的努力,而应该更加注重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一方面,中央银行应该规定相应的能控制流动性风险的指标,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来作为评判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标准,比如,为了商业银行资金有更高的流动性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也需要将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上日程,在平常的存贷款业务中逐步渗透这种理念和思想,并以实际的行动来践行之。

(二)建立风险预测和预警机制

1、建立风险预测机制

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一个主要措施就是商业银行很有必要建立风险预测机制。商业银行的风险预测机制有助于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确定资金的流动性风险水平,确定资金的需求者对资金的需求量的大小,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风险预测机制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已有存款者和潜在存款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一些企业和公司对资金的需求情况,运用一定的计量模型和方法,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能够为商业银行的下一步行动和计划提供参考意见。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单单建立流动性风险预测机制还不够,还需要通过与之配套的风险预警机制来掌控自身的风险状况。风险预警机制包括的内容比较多,风险来源、风险成因以及风险警戒线等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当流动性风险接近或超过风险警戒线的时候,商业银行能够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和方法,来有效的降低流动性风险水平,确保商业银行的整个流动性水平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状况。

(三)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

在商业银行的对外支付能力储备中,债券资产被认为是仅次于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流动性水平最强的资产,是商业银行重要的流动性管理的手段和措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债券市场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因此,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债券资产来说,期限、利率、品种和数量等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要想维持较低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可以选择期限短、利率低、品种丰富和数量多的债券资产,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

(四)扩大货币市场的规模和范围

货币市场的发展水平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金来源有很大的影响。健全商业票据市场、再贴现市场等,目的是尽可能的拓宽我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当流动性风险降低时,商业银行可以将多余的资金用于一些短期投资和贷款,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增加盈利性水平;当流动性风险增加的时候,可以在货币市场上收回一些短期资金,以降低流动性风险水平。货币市场的完善程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

(五)提高流动性风险意识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之所以很高,就是很多商业银行并没有把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水平看得很重,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国家会对商业银行有兜底的作用,因此银行也不用担心因为流动性水平的降低所带来的风险,在思想上根本没有引起重视,这自然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很高,因此就很有必要培养商业银行里面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意识,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不时地进行一些培训和案例探讨,逐步提高他们的流动性风险意识。

四、结语

可能很多的商业银行都没有意识到流动性对于一个银行来说有多重要,如果资金的流动性严重不足的话,严重的话很有可能会直接损害银行收益和股东权益,更有甚者会直接导致银行的破产。流动性其实对于盈利性和安全性来说是两者的前提,而盈利性和安全性又反过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水平,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流动性不足和过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都是不好的,一方面,流动性过高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另一方面,流动性过低又会让银行的资金安全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所以很有必要加大对流动性的风险的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平稳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着流动性风险意识不强、流动性风险隐患过多、以及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现实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不确定和资金用途不确定,另一方面是因为商业银行把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之间的短时矛盾。基于此,有必要通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管齐下、建立风险预测和预警机制、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扩大货币市场的规模和范围和提高流动性风险意识等手段和措施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这样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更加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岷,杨元元.全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的发展状况及其启示[J].金融研究,2008,06:69-79.

[2] 王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3] 王佳.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4] 马.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D].河北大学,2014.

上一篇: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