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业务外包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10-11 06:00:32

金融业业务外包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摘要】金融业业务外包可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节约成本和转移风险。信息技术外包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创新能力降低和业务中断;业务流程外包的风险包括道德风险、资金损失和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应将业务外包管理纳入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范畴、对外包服务提供商开展尽职调查、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签订保密协议。

【关键词】金融业业务外包;风险;防范对策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外包有了较快的发展,对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业务外包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业业务外包风险防控措施。

一、金融业业务外包的定义及分类

金融业业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持续处理的行为。金融机构业务外包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业务流程类,如贷款催收及清收和票据及凭证传送等;第二类是专有技术类,如软件研发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第三类是管理支持类,如服务监督和档案保管等。

二、金融业业务外包的作用

1.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金融机构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可以把自身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其核心业务,提高其核心业务的竞争能力。

2.节约成本

由于外包服务提供商一般是专业化服务、规模经营,相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运作费用较低,因而业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金融机构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3.转移风险

金融机构将部分风险较大的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的同时,该项业务的风险也被转移出去,如保安押运和守护等,这样金融机构将少承担或不承担该业务的风险或损失,有利于该机构的整体风险管理。

三、金融业业务外包须关注的风险

目前金融业业务外包的以下两类风险须引起关注:

1.信息技术外包的风险

(1)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未对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外包服务提供商实施有效监督,导致服务商提供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不符合金融机构总体战略目标。

(2)创新能力降低:金融机构由于过度依赖外部资源从而导致信息科技创新控制能力降低,影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3)业务中断:支持业务运营的外包服务提供商无法提供相应服务而导致业务中断。

2.业务流程外包的风险

(1)道德风险:以人力资源外包为例,服务提供商为了扩大自身的利益,挑选不符合发包方要求的人选,并为其隐瞒真实资料,产生外部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服务提供商为发包方提供的员工与发包方内部员工的待遇存在一定差别,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在物质诱惑下诱发犯罪,产生内部道德风险。

(2)资金损失:资金损失风险主要体现在不良贷款催收及清收外包业务上。金融机构将需催收清收的项目提供给服务提供商,由其实施对欠款的催收清收,如果金融机构只根据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数据统计清收数额,而不与被清收客户进行核对,则服务提供商有可能隐瞒实际清收数额,使金融机构遭受资金损失。

(3)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如金融机构呼叫中心的外包,须将客户资料打包发给服务提供商,客户在咨询、投诉、查询等过程中,服务提供商也会掌握部分客户信息,若呼叫中心服务提供商透露出去,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重大经济损失或陷入法律纠纷。

四、金融业业务外包的风险防范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防范:

1.将业务外包管理纳入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范畴内,对业务外包的立项审批、财务资金审查、招投标管理、服务提供商选择、合同审查、风险监控和业务外包后评价等进行全流程控制,努力防范业务外包风险。

2.对外包服务提供商开展尽职调查。在选择服务提供商时,应做好对外包服务提供商的尽职调查,如外包服务提供商的资质能力、技术能力、专业经验和服务质量,以及经营声誉、风险控制能力等。涉及多个外包服务提供商时,应对相关服务提供商进行关联关系调查。

3.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金融机构要审慎考察外包服务提供商的外包实施能力和执行方案,并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包括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程序,以及确保业务活动正常经营的应急机制等。

4.签订保密协议。为防止客户信息外泄,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外包服务提供商与其签订保密协议,保障客户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莉,吴绒,李楠.金融外包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2]杨琳,王佳佳.金融服务外包: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3]杨隆丰,王铁山,吴艳琴.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决策模型与战略选择.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

[4]北京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金融理财原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

上一篇:企业核心员工激励与管理策略探讨 下一篇:临床观察母乳喂养路径教育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