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11 02:43:07

谈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情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5101

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是其显著的特点。它要求在新的情境下,根据已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通过探索研究,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的答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初步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鼓励质疑问难,打开创新之门

1.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满耐心和爱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次,要创建平等、民主的环境。教师不以权威者的形象出现,而是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

如:“某商店运来一些水果,卖出56后,又运进了800千克,这时商店内的水果是原有的13。商店里原有水果多少千克?”通过分析,教师列式解答为800÷[13-(1-56)]=4800(千克)。这时,有学生说道:“800千克是后来运进的,应该从4800千克里减去。”于是教师画出线段图(略),帮助学生理解。又有学生说道:“根据线段图,还可以列式为800÷(13+56-1)=4800(千克)。”意外收获,智慧的火花,教师尝到了让学生敢于提问的甜头。

2.通过训练和引导,使学生善于提问

教师在保护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一方面,教师可以就如何提问作示范,启发学生理解老师是如何提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寻找、发现问题的方法。一个问题的提出,如果处理得当,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探究

1.结合实际,让探究贴近生活

教师要找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把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转化为糊一个纸盒需多大纸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把准备好的纸质长方体包装盒剪开成平面图,通过测量想出多种方法求出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通过具体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真正领会了表面积的含义,理解了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2.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只有产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时,才会积极地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先播放课件“在美丽的大森林里,蚂蚁甲和蚂蚁乙分别沿正方形及其内切圆同速前进”,然后提问:“你认为谁会先到达终点?”精美的动画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不仅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而且巧妙地与新知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3.充分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操作,加深理解。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可见,操作对学生理解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先让学生准备好萝卜、S瓜等圆形物体,通过切、分、拼,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圆柱可以切拼成和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样教学,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抽象的数学公式。

(2)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

明确探究的任务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操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会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3)拓展多向交流的渠道。

课堂上,既要有师生的双边交流,又要有学生的同桌合作或小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增强了合作意识。

三、优化解题策略,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的灵魂,能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观察,优化解题策略。如口算4÷0.25时,多数学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400÷25后,再求商。而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了更加简便的方法,即4×4=16,因为1里面有4个0.25,4里就有4×4个0.25,由此得出任何数除以0.25都可以用这个数和4相乘求得商。其他学生受到启发,举一反三,想到任何数除以0.125都可以用这个数和8相乘求得商。这种富有创新性的思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上一篇:建立认知表象发展数学思维 下一篇:让有质量的“问”助力学生的语文思维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