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充满“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时间:2022-10-11 01:56:34

如何创设充满“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明确目标,直奔重点;优化课堂训练,引导主动参与;承认学生层次,激活学习兴趣;尊重自主选择,提高学生地位。这样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让语文课堂教学卓有成效。

关键词:优化;自主;兴趣;有效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明确目标,直奔重点

要想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就不能在一些琐碎的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特别是一些长课文,必须直奔重点,提炼出中心句、重点段,从而引领全文教学。只有删去繁杂的细枝末节,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快速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训练,引导主动参与

积极参与是自主、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叶圣陶先生提出过一条教学原则,即“让课堂活起来”。而使课堂活起来的最佳方法是“教学民主”,所谓“教学民主”,从主体方面来讲,就是在教学中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1.创设主动学习语言的条件

在语言训练的运动场上,学生是“运动员”教师是“教练员”。教师要本着“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创设评议训练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语言训练的条件,让学生主动进行语言活动。

(1)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

“学贵有疑”,让学生主动提问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抓住时机引导问。课始,鼓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质疑问难;课中,激励学生重点深思质疑;课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做反思、问得失。其次,要针对提问诱导,及时做出评价。

(2)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要找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根据内容和时间灵活应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感情的交流更重要,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指名回答问题,耐心帮助、指导,给学生讲的机会;创设争论情境,利用理解中的矛盾点、分歧点,鼓励学生在争辩中磨砺思维。

2.优化主动内化语言的过程

语言的内化规律表明,语言训练要促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的学习过程、教学手段,加速内化进程。

(1)调动多种感知,是主动内化的前提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将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充分感知。

(2)点拨语言的内在联系,促进理解

理解是内化最重要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学生大多数能自己读懂,教的功夫要花在点拨上,引导学生在惑处精思,在动情处体会,在精妙处揣摩,促使学生在词语间、句子间、上下文之间等的内在联系点理解、感悟。相机讨论重点词语“千钧一发”“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的意思,感受红军战士在生死关头的英勇无畏。学生通过对“飞”“夺”两部分内容的学习,体会到了二字所传达的情感,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迁移语言规律,促运用

运用是内化的继续。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抓住教材中蕴含的语言规律,精心设计迁移训练,使学生形成得心应手的语言通力。运用课文精彩语句进行说写训练;运用课文中精彩的句法进行说写训练。如,《翠鸟》一文中,作者按总分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了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同时,在描写中作者午间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就可以抓住这种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授之以渔,学生循法习作,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三、承认学生层次,激活学习兴趣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承认差异,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态度。分层教学,将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有利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1.相同内容分层教学法

在教学中,内容浅了,使学生索然无味;内容深了,学困生食而不化。为解决这一矛盾,对相同内容采用分层教学。例如,《瀑布》第一节中的比喻句,学生难以学懂,可设计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启发:(1)从句中找出作者是用什么来比喻什么的。(用浪涌上岸滩,风吹过松树声音,比喻瀑布的声音。)(2)想象浪涌上岸滩,风吹过松林的声音是怎样的。(浪:哗……哗……;风:呼……呼……)(3)为什么用这两种声音比喻瀑布的声音呢?(要求学生分出主体与喻体的相似点。)通过这种分层教学,好、中、差生都可以总结出学习比喻句的规律:(1)弄清用什么比喻什么;(2)想象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形象;(3)找出相似点,理解被比喻的事物。

2.作业分层设计法

课内和课外作业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基础作业、综合作业和提高作业。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至少选做一组。对于作业的题目,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辅导,辅导后再选择一点题目让他们练习,使他们的“赶优”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尝试―矫正―再尝试―赶优”。

四、尊重自主选择,提高学生地位

选择是人生不息的行为表现,具有主体与客体双向性矛盾自我统一的辩证规律。

鉴于“自主选择”是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语文教学就应当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

1.激发“理解”的选择

在教学中,由于课文的语言具有模糊性特点,对事物的含义可以作多种角度理解和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个性化等多种原因,教师应当让学生对同一语句的理解,可以有自己不同方式的选择。

2.提供“情感”的选择

在一篇课文中有许多使用贴切妥善、生动传神的好词佳句,不同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喜好,让学生挑选最喜欢的词句来品赏和交流,这是对词句的情感选择。

在执教《大地的话》这篇课文时,可以提供给学生情感选择的机会:“挑一处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感受最深的句子,讲给大家听。”请别小看这一“挑”的调控行为,“挑”在这里挑起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有权决定只讲自己想讲、能讲的一点);“挑”在这里挑起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自己最喜爱的);“挑”在这里起到了深入一点、触类旁通的作用(真正培养能力);“挑”在这里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由教师“讲”懂变成了学生自己“练”懂;你讲一点,他讲一点,在教师的点拨沟通下,由“点”组成了“面”形成了“体”。)

3.鼓励“学法”的选择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自觉地运用着各种学习方法。心理学说明,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一堂优质课堂调控,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作这种学习方法的自觉选择,以不断优化学法的运用效率,同时发展学生的选择能力。

总之,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课堂才能真正地“活”起来,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作者单位 四川省都江堰市北街小学)

上一篇: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职高生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