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11 12:00:03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摘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既有知识教育,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学习、巩固,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能够有自己的思考与探究能力发挥,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缺乏探究过程。所以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以便能够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度、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习动力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便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导入新课是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开讲”,一开始就充满趣味,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欲望,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的大门,一定能促进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并持久保持,这样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老师一开始先帮助学生复习了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要看个位就知道能不能被2或5整除了。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研究下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许多学生不加思索地猜:能被2和5整除的数都是看个位是否是2或5的倍数,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也应该是一样的,于是就有学生得出结论:“只要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老师没有马上对学生的猜测作用评价,而是接着引导:“你能自己举一些例子来验验一下吗?”大家进行验证的时候发现,13、16、19都不能被3整除,可见“只要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通过验证,学生很快自己就发现了之前结论的错误,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鼓励学生探究,提升学习认知

笔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基础知识不断积累、综合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学习认识对于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问题意识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条件,问题意识强,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敏感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民主,倡导课堂讨论,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最大程度上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对于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了解与探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

比如在教学测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室长宽高的测量,如何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测量呢?有的学生说用直尺一点点的测量,这样更加精确;有的学生说计算出自己每步的长度,根据走多少步就能够更快速的计算出教师的长宽;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测量出教师教具的长度,用固定的长度去进行乘积测量,比步行测量要准确的多……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自身的探究意识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们的学习认知也在自身的学习探究中得到了深化,很好的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三、引导创新探究,加深学生感知

创新思维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备的一项思维技能,通过新的解题模式、新的解题思路能够很好的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所以在教学就需要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空势思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其不利的一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突破空势思维的局限性和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更要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散思维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异,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在寻求多向思维方法的过程中,经历创新学习的过程,从而增强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当学生都能助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再创设一种情境,看哪个小组不用这种办法,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出梯形面各积计算公式或者由学生提出:在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为什么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看哪一组答得最好,等等。这就再次把同学们引入了思考、探究、创新的情境之中,学生一完会再次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

四、注重主体地位,引导独立探究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例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一步步的讲解计算方法和过程。而是变“教”为“导”,变“教具”为“学具”,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并写出算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抽象概括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整个过程教师只作相机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其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当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及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

上一篇: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 下一篇:运用语境提高英语语法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