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化学教材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11 11:41:04

挖掘化学教材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从如何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的角度,谈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化学教材 创新因素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58-02

1 教育现状

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和杨振宇曾不谋而合地指出:中国学校较多强调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注重书本应试能力,中国留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比人家少得多。原因是激励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明显不足,使他们在思维活跃程度、动手能力的创新精神上不如人家。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明显不足: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那么如何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2 挖掘化学教材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多数的教师只单纯地认为它应是一种创造发明的活动,学校现有设备不适合此活动的开展等为理由,把它拒之门外,我认为创新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应该更广,更全面,应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我具体从这几个方面来探索:

2.1改教师演示为学生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般来讲,化学课堂实验大多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实验的模式,结果养成学生背实验习惯,而动手能力却很薄弱,造成学生分组实验时操作能力很差,甚至简单的铁架台组装都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而化学课程离不开动手实验,加强实验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我认为实验演示课教师只要讲清原理、注意事项、观察内容等等,其他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到讲台操作,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提高实验技能都很有好处,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应用到简单的实验设计及实际应用中,如学过浓硫酸的性质时,我就鼓励学生设计如下两组实验:(1)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物中既有CO2也有SO2,(2)设计一个简单合理的实验,既能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又能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及与非金属单质反应的性质,这两个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索兴趣,同学们纷纷设计出自己的方案,积极地验证其可行性,并能在验证过程中对种种不理想的设计不断改进,得到很好的收效。这里我展示学生两组优秀的设计方案:

通过本实验的设计,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两大难题:

a、安全瓶的使用及其作用,b、明确了检验一种物质之前必须除净另一种物质,因此在(4)、(6)之间增加了(5)装置,若(5)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学生也能加入(4)、(5)装置,我觉得这个过程就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

至于第二个实验,学生的思路就更广了,有的同学用浓硫酸与蔗糖,有的同学用纸张与浓硫酸,用纸张与浓硫酸的同学是这样操作的:往一张纸上滴一滴浓硫酸,纸张变黑,然后把变黑的纸张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段时间后,纸张黑色部分出现一个洞,此现象说明浓硫酸先使纤维素脱水生成炭,炭再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O2和SO2气体,结果纸张出现一个洞,从而达到验证的目的,此验证方法我觉得比用蔗糖和浓硫酸操作更方便现象更明显。

可见,设计性实验同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以及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等过程中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去创

新,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具有的创新潜能通过创新教育挖掘出来。

2.2以探索实验为途径进行实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前教科书上不少实验并不理想:有的时间太长,有的现象不明显,有的安全系数太低,还有的环境污染严重。平时实验演示时,我们应该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改进甚至设计。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必须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创造性地思维,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例如:课本上NH3的催化氧化演示实验,很难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了做好这个实验,我就先鼓励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然后根据分析原因改变各实验参数,终于找到此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浓氨水量要少,作为催化剂的铂丝要两支合在一起,这样现象较明显。此实验的成功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现行化学教科书中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备Fe(OH)2,学生很难观察到白色沉淀,课堂上我就着重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反应体系存在氧气,

Fe(OH)2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所以无法观察到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此实验要观察到白色沉淀,反应体系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接着我就布置学生课外对此实验装置进行改进,通过每小组同学的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终于综合设计出了如下实验装置图:

此实验改进中学生用到两种保护措施:用H2或N2除去溶液中残留的O2,用苯隔绝空气。具体操作如下: 打开止水夹a,使A管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用H2排除管内空气,再夹紧止水夹a,于是A管内气体压强增大,将溶液压入B管中,并用苯隔绝空气,这样就较长时间明显观察到Fe(OH)2的白色沉淀。通过以上实验改进,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平时解化学实验题的紧张心理,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创新的无穷乐趣,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

2.3知识的灵活应用体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并能积极地应用到学习中,例如我讲到十字交叉法的应用时,学生就很自觉地对用此法解题的适用范围、条件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并能有创造性地加以应用,使本来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例如:相同条件下,aLC2H4和C2H2的混合气体与1.5aLH2完全加成。混合气体中C2H4和C2H2的体积比为多少?该题除用关于混合物计算方法解题外,学生还能用十字交叉法解题,创造性地应用十字交叉法,可见通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时时留心,注意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有目的、有意识地长期坚持下去,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上一篇:灵活运用技巧,提高化学高考复习质量 下一篇:合理布置作业 优化初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