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时间:2022-10-11 09:58:40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有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材料,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获取营养的一种重要形式。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足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阅读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之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培养认识能力。通过对文字材料的解释和理解,逐渐提高认识能力,这正是阅读的中心内容;2.丰富知识的作用。中学生主要通过阅读和积累知识,这其中不但包括课本知识,而且包括知识宝库中的其他部分,即课内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3.陶冶情操的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4.为写作做示范的作用。听、说、读、写,读与其他三者能力的培养均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写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的应用,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怎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正确地解决,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一个正确的思路,那么,我们“培养”的结果或许将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我发现,在目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教师习以为常的做法是有违语文教学规律的。这里将我的做法陈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一、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培养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二、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①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②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③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绝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四、注重诵读,拓展知识面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作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五、指导学生在制订阅读计划的基础上开展阅读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以活动为载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