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载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7-20 04:15:11

以活动为载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文章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辩一辩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走进文本,融情入境。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活动 有效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可精心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演、唱、画、实验、辩论、游戏等形式的活动,将语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与之巧妙结合,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一、讲故事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积极健康、生动有趣的故事,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三打白骨精》可设计三个环节:1.讲猴王出世、大闹天宫等故事导入;2.设计“故事擂台”讲三打白骨精的故事;3.课后拓展延伸,看《西游记》的故事。

二、做游戏

游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学语文的环境,使本来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如《春笋》可设计这样的游戏:1.猜谜导入:“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二三月,脑袋钻出来。”(竹笋)2.说儿歌:“春风轻轻吹,山坡上面鲜花开。小春笋呀爱阳光,迎风破土站出来,站呀站出来。挺起那腰杆昂起头,小小春笋多可爱,多呀多可爱。三月春雨来浇灌,满坡春笋一排排。小春笋呀快长高,翠竹盼你接班来,接呀接班来。小春笋像咱好儿童,天天向上长成材。长呀长成材。”变换角色,巧妙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说说演演中真切感受春笋破土而出、不断向上的态势。3.摘智慧果:你认识哪个字就把哪个智慧果摘下,表示你摘到了一颗智慧果。看谁摘到的智慧果多,谁就能评选为“智慧星”。

三、唱一唱

吟唱比朗诵更易传情、理解、记忆,感染力也更强。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很多都可以唱。如:《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的《七律长征》被谱成曲传唱。有些中国古典诗词最初就是为了唱而写的,许多名篇佳作因为人们的吟唱而流传千古。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清平乐村居》,放音乐(《明月几时有》),带领学生手舞足蹈地吟唱:“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画一画

让学生为诗配画,为课文配插图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在画画中感悟到作者用词的恰当、语言的丰富。如教学的《七律长征》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可让学生画客观的五岭、乌蒙山,红军眼中的五岭、乌蒙山。(简笔画)体会远征的艰难,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选自《林海》)可让学生画画兴安岭这个“大姑娘”,感受她的温柔、美丽而富有。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为课文想象配画,通过配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走进作品中的意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

五、演一演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童话、寓言、名人名事,很适合编排课本剧。如《将相和》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组成的。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很有戏剧性。教师可组织学生学编、学演课本剧:1.熟悉剧情。读课文,圈出描写蔺相如、廉颇等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交流所画的句子,揣摩感悟;2.表演课本剧。在小组合作在剧本(课文)中细细地体会语言、动作表情,内心的活动。课本剧表演不仅能激活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起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作用。

六、辩一辩

辩论式的课堂,气氛紧张而又热烈,宽松而又自由,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判断思维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锻炼了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教学《放弃射门》,一是引发辩论:福勒放弃射门,到底应不应该?为什么?(分正反方)二是准备辩论:查阅资料,搜集整理素材,写好发言提纲;三是组织辩论。在激烈的争辩中福勒善良、诚实、高尚的人性美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七、做实验

实验操作能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抽象词句的理解,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乌鸦喝水》中“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这一句,教师组织学生做“乌鸦喝水”的实验。(把事前准备好的小石子放入装有半瓶水的小口瓶中)提醒学生把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中,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升高)提问假如你是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渐渐”这个比较抽象的副词,通过操作实验变得具体起来,同时学生在自己操作实验中体会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衔进瓶子里”的细心与耐心,观察水“慢慢升高”的现象,体会乌鸦的智慧和勤劳。也可再尝试其他办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八、当导游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大自然绮丽风光、中外名胜古迹的写景类文章,如《鸟的天堂》、《迷人的张家界》、《记金华的双龙洞》、《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等,举不胜举。如何让学生被这些美景所吸引,有身临其境之感?可创设情境,设计“学当小导游”的活动。如教学《颐和园》时,我要求学生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游客(同学们)推介颐和园这一景点。学生在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这一过程中品味优美的语言,陶冶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九、做记者

通过模拟小记者与采访对象的问答实践活动,学生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课,可设计小记者采访的环节――假如你是一名记者,给你一次采访的机会,你想向轮椅上的霍金问些什么呢?老师或一学生扮演霍金,模拟采访。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相关内容,精心设计采访的话题;组织讨论采访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霍金,等等)。

我们要做到依托于文本,以活动为载体,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贯穿起来,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一篇:谈教师在名著阅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