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火洲 吐鲁番

时间:2022-10-11 07:58:20

吐鲁番扼丝绸之路北线要冲,是古代西域焉耆之地,张骞、班超出使西域都经过此处,唐三藏去天竺(印度)取经出发的路线也经过此地。吐鲁番古迹和传说甚多,除交河故城、火焰山、千佛洞外,还有苏公塔、高昌故城,以及东南的罗布泊楼兰遗址。

新疆的异域风情的确是魅力无限,即使是荒漠旅途,游人的心情也能变得欢快明丽,在单调的风景中捕捉微小趣味已成了本能。砾石砂粒被烤出微微的苦、微微的涩,微微的泥腥,它们彼此掺合,浓淡交叠。而当游人的嗅觉适应了这种味道时,忽地能闻到沙蒿、红柳,或者是骆驼刺的味道和丝丝润湿时,不用睁开眼睛我们也可以知道――吐鲁番不远了。

“中国热极”的火洲

众所周知,吐鲁番是一个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吐鲁番还是中国最干旱、最缺水的地方。每到夏季,空气中翻卷着阵阵热浪,炙热的阳光从空气中哗啦啦地倾盆而泻。吐鲁番四周是高山,当中是低洼的盆地,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太阳光所产生的热量很难散发出去,又加上绿洲面积占土地总面积9%,其他全是覆盖浑圆卵石和砾石的戈壁、荒漠和沙丘。干旱、缺水、炎热成为这里最明显的特点,每年有100余天都是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超过45摄氏度,地表温度高达83.3摄氏度,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多毫米。

火洲,是吐鲁番的别称,因气候炎热而得名。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写道:“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九月尚淌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5摄氏度,然而超过40摄氏度的日数却在100天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热极”。

红色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中部,东西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最高处海拔851米,主峰位于鄯善县连木沁镇西面12公里处。维吾尔语称火焰山为“克孜勒塔格”.就是“红山”的意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吐鲁番火焰山就是这样一座名山。

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讲述的就是火焰山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有座火焰山,这里无春无秋,四季皆热,火焰山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想过火焰山,就是铜头铁身怕也要化成汁。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终于师徒四人翻过了火焰山,向西天取经而去。这段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火焰山与唐僧与孙悟空师徒联系在一起,更使火焰山披上一层神奇色彩,成了一座传闻天下的名山奇山。

火焰山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它的北部海拔5000米以上的天山雪峰一年四季白雪皑皑。山南盆地中的艾丁湖则低于海平面155米。夏天,盆地内吸收的太阳能久聚不散,加上干燥少雨,气温居高不下,真是名副其实的火焰山。

火焰山,重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山势,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褶皱,在阳光的直射下,热浪滚滚,云雾缭绕,那赭褐色的山峰就像熊熊烈焰在燃烧。为什么火焰山四周会有“八百里火焰”的奇怪现象呢?主要是因为这座山窝在一个四面不透风的盆地里,充分吸收太阳能而不易散发,而火焰山上的岩层,主色调是赭红色,70

摄氏度以上的地温和灼烈阳光在红色沙岩上的照射,就会给人置身烈焰升腾的火山面前的感觉。

历史文化名城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面40公里的火焰山脚下,是新疆境内最大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高昌城滥觞于西汉时期的屯垦戍堡,从军事据点发展为郡县级城市和地方政权的都城,大致经历了高昌壁、高昌郡城、高昌国都、唐西州城、回鹘高昌及高昌回鹘国都五个历史时期。至明初城址废弃,历经1400余年。公元前48年,西汉政府始于吐鲁番“置戊己校尉,使屯田车师故地”,于高昌设据点,称“高昌壁”。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改名为“高昌垒”,隶属凉州敦煌郡。公元316年西晋亡后,高昌为前凉领地。建兴十五年(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在该地设高昌郡。公元376年之后,高昌先后隶属于十六国的前秦、后凉、段氏北凉、西凉、沮渠氏北凉政权。公元442年9月,沮渠氏北凉政权统一了高昌地区,据高昌为政治中心。公元460年,高昌独立建国,高昌城正式成为国都。公元640年,唐灭高昌国,以其地置西州,高昌为西州治所,同时亦为高昌县治所。公元792年,西州陷于吐蕃。公元866年,北庭回鹘首领仆固俊攻占西州并在其地立国建都,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公元12世纪时,高昌回鹘一度处在西辽统治下;13世纪初又成为元朝附庸国。公元1283年前后,高昌回鹘王室被元朝东迁至甘肃永昌,高昌王名义上仍保持对高昌地区的统领权,但高昌城从此逐渐失去了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公元1383年,黑的儿火者即位为别失八里察合台汗,率军对吐鲁番地区进行“圣战”,强迫当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高昌城因此毁于战火。

高昌故城现存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城墙的遗址。外城城墙:平面轮廓呈不规则方形。周长约5440米,围合面积198公顷。各面城墙保存状况不一,约有一半以上的墙体残损严重,墙体普遍存在裂隙。墙体大多残缺,可见多次修补贴筑痕迹,上部多处以土坯补砌。内城城墙:东墙缺失;西墙北段仅存数段残墙;南段有墩台状遗址,残高约8米,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墙体掏挖、穿行现象严重;南墙西段残缺,中段与东段仅余缺损严重的墙体残段;北墙残存西端及中段,周长约3420米,围合面积约80公顷;残存的墙基厚10-11米,高度不等。墙体夯土筑成,可见上下数层木孔痕迹。墙体残损严重,表面普遍存在裂隙。宫城城墙:现状仅存南、北、西三面,东墙缺失,规模不详。墙体均为夯土,可见木孔痕迹,残高6-8米。

高昌故城遗址坐落在吐鲁番盆地北缘与火焰山南麓戈壁滩接壤的冲积平原地带,周围地势平展。气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稀少,极端干燥。

吐鲁番的葡萄甜又甜

风光秀美的葡萄沟以广栽葡萄闻名于世,是神奇火焰山中的一块河谷地,呈南北走向,全长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布依鲁克河(葡萄沟河)横穿其间。葡萄沟沟谷狭长,溪流环绕,草木芳菲。沟谷两岸悬崖陡峻,峭壁叠嶂,沟下河边山坡上种植的就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整个葡萄沟就像一条甜蜜的河,它让人看在眼里处处滴翠流蜜,想在心里时时甜蜜酣畅。葡萄沟内栽种的无核白、马、白加干、红玫瑰、索索等近百种葡萄,形成了一所天然的葡萄博物馆。葡萄沟内除了栽种葡萄以外,还有桃、杏、梨、石榴、无花果、桑椹等,各种花果树木点缀其间,令人目不暇接,如入仙境。葡萄沟中居住的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兄弟民族群众,他们演绎着古朴的民俗民风,诉说着古老悠久的文化。

葡萄沟是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天山山脉东部博格达南坡前出带中一个褶皱火焰山鬼斧神工的一个杰作,由于火焰山的断裂和长期的河水冲击形成了今天的葡萄沟。火焰山上烈日炎炎、寸草不生,葡萄沟内却流水潺潺、绿枝成荫、凉爽怡人,夏季平均气温比市内低3-5摄氏度,是火洲吐鲁番的清凉世界。

坐落在葡萄沟深处的葡萄沟游乐园,始建于1981年3月,历经20多年的变迁,葡萄沟乐园已形成集旅游、购物、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自然风景区。这里有维吾尔族民俗馆,幽深的葡萄长廊,醉人的歌舞,神奇的千泪泉瀑布,风格迥异的民族风味餐厅,更有百年古桑,琳琅满目的珍珠玛瑙般的葡萄。

智慧坎儿井

在前往吐鲁番的路上,会看到公路边那些排列有序的沙土小丘,那下面就是驰名中外的吐鲁番的坎儿井。俗话说:“地靠水,树靠根,没有水,地不生。”水是绿洲的生命之源。

众所周知,吐鲁番是我国著名的火洲,干旱少雨,滴水贵如油。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年蒸发量却有3000毫米以上,只能依靠北面天山、西面喀拉乌成山的雪水资源,但是这些雪山融水流出山不久就消失在戈壁砾石之中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吐鲁番人利用盆地优势,把深层地下水逐渐变为浅层地下水,有效地防止了

水量的强烈蒸发。规模浩大的坎儿井工程,同长城、大运河并称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之一。

坎儿井,维吾尔语叫“坎儿孜”,原为地下水道之意,是一种独特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蓄水池)四部分构成,它是一项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不需动力而将地下水引出地表的地下水利工程。竖井,是用来开挖暗渠,运送沙石及通风用的。井口呈长方形,一般长1米,宽0.7米,每隔20-30米开挖一口竖井,越向上游,竖井距离越长,越是下游,竖井间隔距离越短。暗渠是主体,也就是地下河道,一般高1.7米,宽1.2米,长3-5公里。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长的暗渠达25公里,最短的仅一二百米。明渠就是地面的导流渠,将水引入涝坝(蓄水池)或直接浇灌田地。坎儿井的基本原理是:从盆地地下水溢出带开始向上游水平掏挖,进入蓄水层并尽可能延伸,蓄水层中的地下水不断渗入暗渠并沿渠流出。(乐妍整理)

上一篇:王培火 中国的龙 世界的太子龙 下一篇:禅观妙趣,梵籁流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