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改革

时间:2022-10-11 06:48:00

论国有企业改革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国企的来历并结合现在的状况阐述了国企的低效率是由“政企不分”——行政权力对国企等微观经济领域的过多干预造成的,国企管理者即政府目标的多元性、扭曲的要素价格和行业准入限制以及不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是“政企不分”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之上,文章提出解决国企问题的关键在于“政企分离”,也即在于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现代化企业职业结构。

【关键词】行政干预 政企分离 国企改革

一、国有企业低效率的原因

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战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新中国仿照苏联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并且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措施。一系列重工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之中。这一战略好处万千,但也给中国留下了难以轻易消去的伤疤。

根据林毅夫教授等人的分析,重工业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如下特性:

第一,重工业项目大,建设周期长,不符合比较优势。

第二,不具备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只能从国外引进。

第三,一次性投资特别大。

可见在当时的中国,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重工业的发展必然困难重重。国家要实现其战略部署,必然需要一系列特殊的制度安排扶助其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恰巧满足它的发展,国家对经济资源实行集中的计划配置,那么从理论上分析必然有企业的国有化。因为在价格扭曲并且用计划代替市场分配资源的经济体制中,若企业是私有的,国家则无法保证经济资源价格扭曲累积起来的剩余会投资到重工业项目上,企业主会为了利润最大化而去生产轻工业产品,显然在当时的中国,资本技术要求较小的轻工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于重工业的。

改革开放之后,资本技术的积累已使得我国重工业企业的“先天性劣势”相对减少。然而企业国有化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又使资源禀赋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展现,国企仍处于低效率状态。那么结合以上的论述,我认为国有企业低效率的原因如下:

第一,一般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政府又兼有诸多社会性目标和战略性目标。这种目标的不一致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率。

第二,廉价的要素投入及政府营造的垄断者地位滋生了国有企业的“惰性”。

关于要素投入方面,以资本为例,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几乎控制了全部的生产要素。因此国家企业投资的唯一来源就是财政拨款,显然资金成本是极其低廉的。改革开放之后,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出现了多元化格局,包括国家投资、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和其他投资。国内贷款融资本是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加强银行对企业运营的监督,但由于银行和企业均是国家所有,银行实际上成了“二财政”,据资料显示,“拨改贷”之后,国有企业资本的实际成本是远远低于利息的。这还仅仅是一方面,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来说,他们往往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向国家多拿补贴、拨款或者贷款份额。所以资本等要素的稀缺对于企业寻求更有效率的经营方式或者更有效率的生产技术的促动力被我国国有企业轻松化解掉了。企业准入机制的不完善的在某种程度上使国有企业处于垄断者地位。目前,行政性准入限制又分为行业的行政性管制和行业的行政性垄断。行政性垄断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这对于国有企业维持其垄断者地位无疑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而言,往往出现积极性不高、怠于改进技术以及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等种种消极现象。

第三,政府控制下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二、“政企分离”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结合第一部分关于国有企业低效率的分析,应该说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思路是很明确的。总体而言,“政企分离”即国有企业经济活动或者微观经济领域的去行政化是国企改革的核心。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仅是国企单独的改革,更要辅之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其他体制的完善。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剥离国有企业的社会性负担,提高国有企业的生存能力。如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退休养老保险体系以及失业保障体系,将原来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负担转归政府统一安排。

第二,完善要素市场,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减少政府在要素配置方面的干预。投入要素的较高市场化程度可以增进生产要素的逐利动机,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如资本市场的开放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改善了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国有企业提高经营效率是一个有力的促动力。

第三,政府应该脱离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和其他外界促动力,促使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规范改制上市,改变其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单一的所有权结构。通过资本市场的筹融资,明确企业产权归属,投资者以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相应地也就形成了企业内部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企业自生能力与国企改革[J].经济管理文摘,2002,20:33-34.

[2] 胡林风.国有企业低效率原因浅析[J].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1996,9(2):19-20.

作者简介:钟科艾(1990-),男,重庆北碚人,就读于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材料物理;单晓新(1990-),女,重庆北碚人,就读于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方向:土地管理。

上一篇:跨越式发展下新疆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分析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