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11 01:35:28

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 本文根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了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阐释了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 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一、中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指标的现状分析

根据国际通行衡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应包括基本竞争力、潜在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竞争力四个方面(见表1)。

1.基本竞争力

首先,就经营规模而言,我国国有企业很难与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抗衡。根据2005年世界500强统计,2004年我国最大国有企业――中国石化集团销售收入约750.76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五百强首位沃尔玛公司的26.07%,相当于同属石化行业的英国石油或埃克森美孚的四分之一左右。进入2005世界五百强的15家国企大多属资源垄断性或服务性行业,15家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只占500强营业收入的2%,平均规模存在着明显差距。

其次,R&D投入少。与世界著名企业相比,我们严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是其重要根源。日本经济学家斋藤优曾经指出,“现代的产业垄断,已经从资本垄断向着技术垄断的时代迈进”。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技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地位的高低。欧美各国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一般超过5%,而据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最新数据显示,提供研发数据的373家企业中,只有106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其研发投入水平还没有达到维持企业生存的水平。R&D的滞后必然导致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支撑性不足,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市场竞争变动的需要。

最后,企业家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仍以行政任命居多,与国外成熟的经理人选择市场存在明显的差距,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必然引发国有企业企业家缺乏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国有企业经理层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低、创新意识不高、管理经验和能力欠缺等几个方面。

2.潜在竞争力

首先,有效的投入是企业竞争力持续培育的重要源泉,表4显示国有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资产投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企业。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其次,国有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综合要素生产率低下,公司制衡机制不健全以及企业文化并不能起良好的凝聚和导向功能,缺乏系统的雇员培训计划,国有企业运营绩效不明显等。

最后,政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虽然我国GDP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及相关的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完善,这为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平台,但由于仍处于转轨时期,市场竞争并不公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政府行为严重的非理性,这对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3.核心竞争力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方面、及全员劳动生产率方面与国内其他性质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劣势。

其次,技术创新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将技术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包括创新度(新产品产值率)、专利拥有数量两个指标。由表3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它类型的企业相比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资料来源:www.stats.省略

4.国际化程度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企业国际化的程度是决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其国际竞争力就越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竞争力可以从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知名度三个方面来反映。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6)

由表4可见,国有企业近几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外资企业却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主体,这从贸易产品结构方面说明了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和能力越来越低。

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低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外投资的规模太小。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我国的境外投资遍及世界各地。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外投资总量少、地区分布相对集中而且附加值不高。到2004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不过370亿美元,只占累计外商在我国投资总额5621亿美元的6.58%,凸显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差距。

国际性知名品牌匮乏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国际化程度地的一个重要反映。当前,品牌已成为企业必争的无形资产,而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恰恰是缺乏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知名品牌。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有海尔、联想、央视、长虹四个本土品牌入选。国际性知名品牌的不足给国内许多产业的升级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制约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落后的成因分析

依上述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确实不容乐观,在诸多指标评价方面处于落后地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制因素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存在明显的多重委托链,所有者代表越位现象严重,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极不匹配,体制性因素长期制约我国国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近几年,随着政企脱钩步伐的加快,国有企业的自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我国改革配套体系不到位,且监管体系不健全,企业与监管机构往往处于合谋状态,企业为获取更多信息租金而产生许多短期,导致国有企业内在核心竞争力优势难以发挥。

2.产业组织不合理

产业组织反映产业内大、中、小企业的比例分布。我国国有企业一方面缺乏规模效应,达到规模经济的企业比例不高,另一方面大型国有企业难以与中小型企业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体系,企业集团组织难以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国有中小企业由于与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缺乏有机联接,致使国有中小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变弱。

3.公司治理问题突出

首先,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市场流动性不强,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其次,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老三会(职代会、党委会、厂委会)和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衔接性问题突出。最后,国企治理的外部约束和内部激励机制不强,经理人市场不完善,公司领导大多仍是由政府或所属主管部门直接委任。

三、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实施大企业集团跨国经营战略

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弱的制约瓶颈是企业规模小,且真正实现跨国经营的不多。加入WTO后,我国国有企业应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实力雄厚、主业突出的企业集团,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经营战略,利用WTO国民待遇原则,直接出口与海外投资办厂并重,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当然,国有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应积极采用本土策略,即实现人员、资源、市场开拓的本土化,使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实现有机的柔合,提升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扩张力。

2.培育经理人市场

目前我国经理人市场没有良好的培育机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导致企业国际竞争力效率低下。针对这个问题,国有企业应按市场化原则通过经理人市场来选择和有效评价企业人,并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利用经理人市场竞争压力促进国有企业人的经营行为目标与国有企业委托人经营目标在最大限度内趋于一致。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源泉,而技术和产品创新则是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应按市场原则培育技术创新机制,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应积极与国外跨国公司进行R&D合作,以积极获取国外先进的研发成果和运作模式。

4.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品牌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流,品牌是企业最高贵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外在表现。为了提高国际知名度,国有企业 应该大张旗鼓开展品牌战略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意识,全力打造出一批技术含量高,且能充分体现企业特色的国际一流品牌。

参考文献:

[1]曾华赵进:对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J].江苏商论,2003,(01)

[2]李霞: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J].唯实,2001,(10)

[3]雷乃瑞: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J].机械管理开发,2003,(0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母合优势的公司战略分析 下一篇:我国项目竞争力理论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