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表面化的“战略管理”

时间:2022-08-16 03:26:07

警惕表面化的“战略管理”

[摘要] 不同于经营性管理,战略管理主要涉及的是方向性问题,很多人把它当作成功的关键。但是,战略方向固然重要,如何沿着正确方向走好经营的路却也非常关键。我们要做的是警惕把“战略管理”表面化了,实实在在地在“战略”的框架下做好当前的经营工作。

[关键词] 战略经营企业管理

战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它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立足企业内部资源能力,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以及战略执行结果的反馈信急等不断重复进行的战略管理过程。

一、“表面化”问题的提出

1.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含义

战略管理不同于经营管理。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相比,战略管理主要涉及企业的方向性问题,如经营领域的选择、产品方向的变更、企业规模的扩大、发展多角经营等,是有关企业未来发展的全局性谋划和决策,追求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和战略竞争力的提高,经营管理则相对简单即企业在产品方向既定的情况下组织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一套比较稳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可循,主要追求目前的经营成果和利益。

2.“战略管理”的概念问题

在我们很多人眼里,似乎“管理”就只是指美国式的管理。人们也已经习惯于将美国式管理的一切逻辑和演变,当作管理的一切逻辑与演变而浑然不觉。美国式管理显然更强调战略的重要,深受影响的中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也几乎到了言必称“战略”的地步。

战略管理的关键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更多的企业是在空谈战略而又同时忽视扎实的经营管理,最终只会令企业陷入自己不断构想的虚无里。比如,我们很多企业为了迎合IT而放弃自己的管理体系,目的却仅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战略,结果反而使得企业内的隔阂更多,管理更复杂。也有很多企业急于引进ERP,期望这种时髦的管理体系能带来成本的降低,结果却总是相反,问题就在于ERP并没有改善管理行为本身,却只会使工作更加混乱和复杂――我们是不是太过于注重所谓“战略”的光鲜外表了?

二、“表面化”问题的探究

1.我国部分企业战略选择本身存在问题

谈到“战略管理”的表面化问题,就不能不提近来美国人轰轰烈烈提出的“蓝海战略”,这个被我国管理学理论界和企业界反复引用以致到泛滥的概念。实际上却只是讲了一个道理:不断地寻求差异化,从而获得除了成本优势之外的“差异化”优势(而这也只不过是在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上的发挥)。

然而这种“时尚”却带来了中国企业界的共识: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红海”,而且伴随着政府高调宣扬的“创新战略”,企业界理论界的这种思想有增无减,“蓝海战略”俨然成为诸多中国企业津津乐道的战略选择。可是,作为战略选择的基础,我们是否已经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作了充分的分析和思考?我们真的处在所谓的“过度拥挤”、“并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的“竞争血腥的红海”市场环境中吗?2006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07亿元,较去年增长28%,其中所谓的红海产业――机械行业利润增长468亿,轻工增长了334亿元,就连“太红”的鞋帽等产业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利润增长;8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的资本生产率一直保持在30%~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资产利润率目前也达到18%以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长期占GDP增长的30%~40%!那么,我们的“红海”市场何在?

“蓝海战略”对全球很多地区的企业的确有现实意义,但对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说,恐怕根本就不应该成为我们的主导战略,至少,以下的日本汽车制造业的数据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太注重战略而忽略经营

让我们看一下2005年度汽车制造业界的实际数据:2005年,规模位居世界第三的日本丰田公司销售额21.04万亿日元,利润为1.8783万亿(约合119亿美元)且已连续四年创新高;美国汽车公司老大“通用”亏损86亿美元,第二“福特”盈利20亿美元,第三“克莱斯勒”赢利61亿美元――日本丰田公司一家的净利润就比欧美三大汽车公司的利润总和还要多!――而恰恰就是日本制造业被理论界看来是最缺乏战略意识的。如丰田,它没有眩目的漂亮的战略规划,没有太多的技术创新,却就是凭借朴素而独到的制造体系创造了同行业最丰厚的利润、最稳定的成长和最坚实的竞争力!就是他们,对激情感召的“蓝海战略”只字不提。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企业战略要形成差异化谈何容易?随着战略易获得性的增强,企业间战略的趋同性开始显现,特别是成功企业的示范效应使得其战略被大量仿制,加剧了战略的趋同。然而,趋同的战略并没有带来相近的效果,对标杆企业战略的仿效也未产生相同的成功。比如我国众多学习丰田模式的企业里就还没有一家做的足够好。所以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而如何在战略趋同的“红海”中生存和获胜,才是企业最可靠、最现实的竞争能力,而这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好当前的事。人们不会因为没有学习《战略管理》就没有战略思想,但却完全有可能在有战略思想的情况下做不好战术性攻关。

三、结语

战略管理不是不好,而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把他表面化了,是不是空有理论而忘记扎实的经营管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企业、台湾的大量家族企业、美国的高度自由化企业都是很有特点的,究竟是否适合我国当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令人反思。很多在国外很有效率的管理思想在中国却可能会造成混乱,关键的是我们要找出适合自己的真正的“战略”并扎实的经营它,否则就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1

[2](美)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M].商务印书馆.2006

[3]杨光:丰田的制造之魅.中外管理[J].2006(9)

[4]李相银胡希:基于执行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企业活力[J].2004(7)

[5]王晓辉:将企业战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电信建设[J].2004(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如何管理核心员工 下一篇:母合优势的公司战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