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研究

时间:2022-10-10 08:04:58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研究

摘 要:校园文化是高职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有理想的高职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高职校园文化的缺失,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如何改进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目标和途径方法,这对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职院校;途径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同时实施素质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通过报告我们领会到中央对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理念的反映,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建设一个成功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怎样培养学生”的设计和思考,也是一个学校文化长期沉淀、积累的体现。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构成

(一)校园文化概述

《辞海》对文化的定义:“广义是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高职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独特个性,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遂将这种校园文化界定为高职校园文化。高职校园文化是指:存在于高职院校特定区域内,伴随发展历程逐渐形成的以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为内涵,以高职校园为载体,以师生为主体,通过继承、创造而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既反映社会文化的一般性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高职校园文化既属于高校文化的层次,又应具有职教文化的特色,其主要特征体现在:高等性、职业性、技能独特性、时代性等。

二、高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高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现状

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普遍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建设不断完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发展时限短,受自身历史渊源、所属行业的苑囿和发展趋势的影响、校园文化趋同,没有建立起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正确分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于建立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不协调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轻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但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许多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如扩大基础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增添先进的教学设施,使学校面貌有了崭新的变化。但是,校内富有人文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少,不能体现出自身职业特色。同时,对精神文化建设的忽视和人文素养的缺失,使更多学校缺乏一种整体的文化氛围,师生显示不出一种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师生难以感受到精神的力量,精神成果也无法有效达到感染作用。

2.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文化底蕴缺乏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文化背景和底蕴较缺乏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缺乏本科普通高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存在娱乐型内容多,知识型、思考型的内容少;社团名目多,校内活动多,精品节目少的现象。缺乏符合学校实际的校训、校风和学风及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情感气质等精神文化。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联系不紧密

高职教育首要目标就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技能型人才。当前,许多高职毕业生因不适应企业节奏和文化氛围而频繁更换工作。这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和企业文化的深度交融和对接,缺乏对于职业精神、团队合作、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生走入社会不能迅速适应与校园文化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4.重模仿复制,轻职业特色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园文化应具有职业院校的鲜明特色,而目前的现状是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模式,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自身特色,致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输送的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

高职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践能力、较强的从业素养,因此,为配合人才培养而进行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要突出自身的高职特色、职业特色、行业特色、企业特色和地域特色。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以思想理念更新为基础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思路不清,因而,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更新理念,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二)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上,着重要强调文化意识,围绕学校培养目标,结合校训校规的要求,搞好校园的布局结构;在制度文化建设中,按照科学、一致、富有教育性的要求健全完善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因校制宜,学校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要准确,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要培育学校精神。高职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只有与精神文化建设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才能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校园文化,创出自身的特色品牌。

(三)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我见之牛津》书中讲道:“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与环境。”学生社团既能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学生走向社会实践的桥梁。因此,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具有其深层次的作用和意义。如结合专业特点成立专业协会,通过协会这种社团,组织学生积极学习课堂以外的专业知识,举办技能大赛等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在学风、校风建设中起积极作用,也能成为校园文化中的靓丽风景线。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地域文化的对接

高职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要实行校企合作,将不同类型的优秀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同时也将企业所处的区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之中。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师生在真实的企业中感受企业文化,让学生熟悉和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区域优秀文化渗透到校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使之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沃土、动力和源泉。

总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以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培养人文素质突出、专业精、能力厚、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立足实际,重在建设,和谐发展,彰显专业特色。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有力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桂剑平.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杨美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企业家天地,2010.

[3]郭健敏.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杨丽颖.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上一篇:参与式合作研讨教学模式在人口资源与环境课程... 下一篇:独立备课――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