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纹样“再创造”设计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10 05:04:28

中国传统纹样“再创造”设计教学方法

(河南省濮阳县第二中学)

摘 要:时代变迁,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虽然,人们生活在各种新鲜与外来事物的包围中,却并不能掩盖传统文化和传统元素的光辉。要想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就需要将其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初中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传授学生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而且也担负着传承、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为了能更好地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可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纹样,并通过“再创造”的形式,让其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中国传统纹样;设计;教学方法

追溯中国传统纹样,其历史长达7000年之久,经过不断演变,延续至今的是经过沉淀的精华所在。因此,将传统纹样与初中美术教学相融合并进行再创造,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审美,而且也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爱国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美术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以教材为准,将传统纹样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传统纹样中寻找规律和变化,并将其运用到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当中,让学生可以借助传统元素开展创新的艺术,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美的感受。下面本文就对初中美术教学中中国传统纹样“再创造”设计教学方法进行简单探讨。

一、点构成的纹样“再创造”设计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合传统纹样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保留传统纹样自身的年代图形特征,因为,只有通过图形特征才能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发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接受传统纹样,其中,点的构成纹样就是最好的内容之一,不仅易于学生理解,而且也能体现出纹样的精髓。例如,在学习“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外出观察春天盛开的鲜花,并通过拍照的形式将不同的鲜花记录下来,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观察这些花朵的形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传统刺绣和织物上的花卉图形转换成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点,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将其与照片上的花朵进行比较,这样便于学生抓住形象的特征。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记住这些特征,可以布置手绘墨稿的课后练习,因为没有色彩的干扰,学生可以更好地抓住简化花卉形状的方法,不仅如此,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变相思维能力。

二、平面构成的纹样“再创造”设计教学方法

将中国传统纹样与初中美术教育相结合,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当学生掌握了传统纹样基础形状的特征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了解纹样的平面布局,将传统纹样平面构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再创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例如,传统纹样中较为常见的就是鱼形纹,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将鱼形纹的平面排列方式展现给学生,如单点放射、多点放射、旋转回形和水平构成及十字构成等。当学生进行平面构图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构图形式进行“再创造”,与现代内容相结合,绘制出一幅幅别具特色的作品,这样不仅掌握了传统纹样的构图形式,而且也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色彩构成的纹样“再创造”设计教学方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再创造”设计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纹样的色彩构成“再创造”,让学生在亲身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提升各项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这部分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在敦煌壁画、青铜器和青花瓷等艺术作品的图片中任选其一,让小组成员共同搜集这些艺术品的传统纹样图片,一起分析图片中的色彩,之后,将色彩制作成相应的色块,计算出每个颜色的比例,最后将这些色块按照一定的比例填充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再创造”的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各项能力,而且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这些艺术品独具时代特色的艺术色泽。

初中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纹样,可以让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好地被开发与利用,让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中,运用有效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将中国传统纹样与美术进行再创造,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在观察、创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在传统艺术之美中获得了祖国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郝琦,李r.中国传统纹样课程教学探索与设计[J].装饰,2015(7).

[2]王楠楠.论传统纹样教学发展与中国本土化设计教育体系的形成[J].艺术工作,2016(2).

注:本文是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

“象”“喻”手法的传统纹样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151509095)的部分研究成果。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 下一篇:评价性语言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