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时间:2022-10-10 12:36:36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教材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数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 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

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 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以下情境:“如图,A、B 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在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 镇人希望建在C处,B 镇人希望建在D 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以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

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学校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 场比赛中得到40 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解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 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 台以上,从第l1 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 返回“生活天地”,广为沟通

在建立了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概念后,分别要求找一找自己身上、教室里及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约是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有多大,再用手在空中画一画约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还请学生做一个实验,在1 平方米的正方形上站人,看一看到底有多少个人好站,进一步加深了对1 平方米大小的印象。之后,让学生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地面大概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后,让学生了解面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面积,用课件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总面积、操场的面积等,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应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把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总之,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上一篇:试析高职高专院校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人...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