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10-10 12:26:15

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超声心动图(ECHO)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从我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儿中选取86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经检查86例患儿中有63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肥厚性心肌病和10例无基础心脏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心功能不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79例为阳性结果。

结论:患儿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心脏病中,最常见为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也较多见。超声心动图对磁诊断有益,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41-0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因致病微生物对心内膜直接产生侵袭,引发瓣膜或心内膜出现炎性改变的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伴有赘生物的形成[1]。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小儿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多发于先天病,瓣膜是心脏易受累部位。近些年伴随医疗技术的提升,IE误诊率已经显著下降,开展心血管介入诊治,虽然延长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寿命,但同样增加了易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因素。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广泛使用抗生素,造成临床出现多样性的表现以及主要致病菌发生变迁,增加了IE的早期诊治难度。我院对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便深入研究、认识本病,提供早期诊治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IE患儿86例,男31例,女55例,年龄6个月-17岁,平均(8.31±4.27)岁,患儿病程在7d-3个月期间,平均(14.6±7.2)d。

1.2方法。依据《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试行)》[2]为诊断标准,86例患儿均符合标准。

2结果

2.1心脏基础病因。经检查86例患儿中:①有63例(73.3%)先天性心脏病,其中有18例室间隔缺损(VSD),1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法洛四联症(TOF),2例肺动脉瓣狭窄(PS)及26例主动脉瓣畸形,主动脉瓣畸形包括先天尖二尖瓣脱垂、先天性二尖瓣裂和主动脉瓣二瓣畸形等。②有7例(8.2%)风湿性心脏病。③有4例(4.7%)扩张性心肌病,有2例(2.3%)肥厚性心肌病。④有10例(11.6%)无基础心脏病。

2.3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86例患儿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统计检查结果。有79例(91.9%)为阳性结果,79例患儿均有赘生物。其中有34例患儿为主动脉瓣赘生物,28例患儿为二尖瓣赘生物,9例患儿为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5例患儿为三尖瓣赘生物,3例患儿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均有赘生物。患儿中有4例合并有瓣膜穿孔,2例补片裂开和1例心内脓肿。

3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治病微生物对心内膜产生直接侵袭引起的瓣膜或心内膜炎性改变,同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多发在先天心脏病基础上,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是一种严重的小儿感染性疾病。近些年超声心动图报告结果已经成为了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项重要依据[3]。感染性心内膜炎时,会形成细菌的入血繁殖,对心内膜或瓣膜造成侵蚀并不断生长,导致纤维蛋白、血细胞、细菌和血小板等物质的沉着,最终形成赘生物。腱索因此受累断裂,形成瓣膜脱垂会引发瓣膜返流;瓣膜受溃疡影响发生穿孔也会造成瓣膜返流,而且极易在瓣周围形成脓肿;如果赘生物脱落极易造成周围动脉栓塞。经胸腔超声心动图检测是唯一的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的为损伤性诊断方法。利用多普勒、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进行检查,可作出较明确的诊断,还能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过程中的心脏内瘘、人工瓣膜的瓣周漏、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等并发症进行及早诊断。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存在原发心脏病变,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如患儿无原发心脏病变,则主要是因具有较强毒力的子君引发的。采用草绳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达到70%-80%的诊断率,因小儿的胸壁较薄,无显著胸廓畸形、肺气肿,具有较高心内结构分辨率,因此在小儿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率。较大赘生物和因其形成严重瓣膜返流是增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赘生物是一种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异性表现,经超声心动图诊断能准确显示出来。超声心动图能够将心内赘生物大小、位置和瓣膜损害程度清楚显示出来,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项重要技术方法,还可用于患儿的预后评价[4]。因此对患儿应及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较大赘生物且伴有较严重瓣膜关闭不全症状的患儿,需及早进行治疗,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本次研究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86例患儿中有63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肥厚性心肌病和10例无基础心脏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心功能不全。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儿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心脏病中,最常见为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也较多见。超声心动图对磁诊断有益,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燕,杨一辰.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46-4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儿科杂志.2001.39(5):310

[3]石鹂遥.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应用[J].云南医药.2009.30(2):233-234

[4]颜如玉,白蓉,吴文海.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6):13-15

上一篇:6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与分析 下一篇:静脉给药所致穿刺点疼痛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