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跑题怎么办

时间:2022-10-10 10:31:52

作文跑题怎么办

作文偏离题目的要求,即我们俗称的跑题,是考场作文的大忌。据有关媒体报道,2011年高考山东省某阅卷老师介绍,如果跑题作文写得文字流畅,体现出了考生一定的水平,最高可以给15分,而往年一看是跑题作文基本只能给10分。因此,考生务必树立与提高防范跑题的意识。

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考生防范作文跑题应该先从审题抓起。

虽然老师平时讲的关于审题的内容很多,考生做过的相关练习也不少,但考试毕竟是考试,尤其是高考,事关重大,心理有点紧张自不必说,在短时间内就要把题目要求理解得全面透彻,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有的考生即使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挂一漏万的事也会发生。每年高考总会有不少考生在基本理解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就开始动笔。这样就可能出现下列情况:文章已经写了一部分,或者已经过半了,发现有点不对路子,继续写下去肯定是要跑题的。这个时候,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另起炉灶已没有可能,况且已写的部分占去了不少作文页面,再写一篇的话,可能都容不下800个字了。这时,有的考生会急出一身冷汗,茫然不知所措。有些性急的考生会不假思索地拿起橡皮就擦,或者用笔涂改,结果耗时不说,搞得卷面也不整洁。

万一在考场上出现这种情况,考生该怎么办呢?考生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冷静,要冷静地思考一下,问题出在何处,又是何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补救措施,或许能令文章生机再现,柳暗花明,说不定还会因“出奇制胜”而获得意外的惊喜呢!

具体而言,考生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写到一少半时发现跑题,应当机立断,悬崖勒马

考试一般没有给考生留下充裕的时间打草稿,对此不太适应的考生急就的作文,往往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应不时检查审视,以免铸成大错。写到一少半时发现跑题或有跑题之嫌,不要硬着头皮往下写,而要因势利导,迅速转变角度和思路,尽可能保留已有的文字,看看能否结合这一半内容,巧妙过渡,将作文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实际操作时,考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失误一:题目要求写记叙文,可写成了议论文。

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记叙文中也允许有议论。所以,考生这时可以把已经写好的这一段议论文字转换为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演讲、报告的内容,在开头和结尾加上适当的过渡性语言,确定一个记叙文的框架,然后转入记叙和描写就可以了。

失误二:题目要求写议论文,可写成了记叙文。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不过,议论文的论据也允许有形象性,所以考生不妨把已写的记叙内容作适当删改,将其转换为一个论据材料。同时,考生必须在文章的开头和中间确定好议论框架,鲜明地体现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失误三:文章主旨易位。

这种现象在写作议论文时容易出现。例如写以“善待自己”为话题的作文,本来的计划也许是从“要善待别人”引入,但写作中竟然不知不觉地将“要善待别人”作为论述的中心,两个自然段下来,突然意识到跑题了。这时,考生应迅速将“要善待别人”的话题打住,用一句话承上启下:“善待别人自然应该,那么,善待自己是否就可以忽略呢?”接着,从“善待自己是善待他人的前提”“要像善待别人一样善待自己”等方面展开论证。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及时转变方向,作文也就化险为夷,由原来可能的四类文章提升为二类以上的文章了。

失误四:写作重点对象易位。

这种现象在写作记叙文时比较常见。比如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有一位考生觉得开头时也应该顺便提及父亲,于是拿起笔就洋洋洒洒地写下去,后来感觉不对劲,发现写父爱的篇幅太多了。怎么办?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把笔锋一转:“不要以为我们家父亲如此,母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爱有时真的让我有点受不了。”下面的文章便过渡到写母亲。这一转可谓恰到好处,使得前面写父亲的部分不仅不是败笔,反倒成了文章的一个亮点:原来作者是要以父亲作陪衬,以此来突出母亲之爱。

2.写到一多半时发现跑题,应及时纠偏,力挽狂澜

写到一多半时发现跑题,将原来写的东西都删掉重写,时间肯定来不及。此时,紧扣题意续写一段,就不失为一种补救的好办法。当然,续写要尽量与前面所写的内容有所关联,对前文内容作符合题意的再挖掘或归纳。

例如,面对“习惯”的命题作文,某考生在写到一多半时,发现跑题了。此时,该考生不慌不忙,灵机一动,补写一段说前文就是自己因平时没有注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未能审好题就匆匆忙忙下笔而造成失误的教训,由此引出写文章以及做事情都要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意义。文章给阅卷老师一个“奇趣”,收到了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作文最终也获得了理想的分数。

再比如,某考生在写论述“感情亲疏和认知差异”的作文《民族感情与世界》时,一上来就选取著名模特吕燕长得不漂亮,在中国得不到承认,到了法国却一举成名的故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演绎。可写了500多字后,这位考生猛然发现吕燕的遭遇实际上是审美差异的问题,用来论述感情亲疏显然欠妥,有跑题之嫌。作者意识到问题后,就在后面的文字中多次用“超越亲疏”这样的词语予以强调点化,仿佛吕燕被国外接受真的就是外国人“超越”感情亲疏的结果。最终,该文不仅没被定为偏题、跑题,反而进入一类文。

3.即将完稿时发现跑题,应巧妙点化,化险为夷

即将完稿时,考生最好再回头审审题,看看立意是否真正紧扣命题,作文中写的东西是否真正在题意范围之内。假如发现问题,可以采取“动动小手术”的补救措施:加进关键语句,进行有目的的牵引。

比如,尽量将能够体现命题意思的词句,不断地反复穿插到作文的适当部分,通过这样多次的语言点化,尽量淡化和弱化偏题、跑题感,强化和深化扣题、切题感,以减少失分的可能。

据说,某年某地高考模拟考试,作文题是“我的母亲”。有位考生一看题目很高兴,因为他曾写过这样一个题目,而且他的那篇作文写得特别好,老师曾在班上当范文读过,他还能记清文章的内容。于是,他把那篇得意之作默写了下来,反复润色后,抄写在试卷上。最后他才发现,试卷上的题目是“我的母亲”,而自己的得意之作是“我的母校”。一字之差,内容要求却相距甚远。此时,离考试结束只有两分钟了,重写或大修都不可能。怎么办呢?考生急中生智,刷刷刷在原文后加了一段文字:“我是一个孤儿,一直在校园中成长,我的母校就是我的母亲!”阅卷老师认为,文章通篇用了拟人手法,又有真情实感,竟然给了高分。

当然,以上所谈的仅仅是亡羊补牢的应变技法。虽说考生在平时需要培养的是自己的审题、构思等能力,应变技法在作文中又不算“正道”,然而,掌握这些技法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在多变的考场上,它有时甚至能决定一篇作文的成败。总之,要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仍能使作文得到理想的分数,一要有临阵不慌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二要掌握科学的考试方法。(责任编校?筑曾向宇)

上一篇:经济形势十大关注 下一篇:动词的时态语语态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