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10-10 05:14:54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思考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注重每一节课、每一个实验对学生由扶到放的训练,让学生每一次的参与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滴。一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拟订实验计划。二要继续培养学生实验中进行观察、记录、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标准;探究能力;实验计划

中图分类号:G421;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046-01

课程标准,宛如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每个教师在创新改革的洪流中前行,更能让教师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文章结合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这一分目标的要求,结合高年段的科学课的教学,谈谈如何践行课程性质与理念。

一、逐步放手让学生拟订实验计划

小学科学课是由一个个的活动组成,制订研究计划是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时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的标准中指出,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同时提出,对制订研究计划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前先思考,使活动的探究方法更科学,更明确清晰。所以说培养孩子制订研究计划的能力,对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有着重大意义。六年级学生对探究计划的步骤已熟知在心,为此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拟订实验计划。例如,有一位学生的研究计划中的问题是: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土地被侵蚀吗?在这个对比实验中他提到,不同的条件是:一个盆里放上无植物生长的土壤,对照组应选择在同一块土地上,选一块生长植物并与实验组同样大小的土壤块放入另一个盆中。这就保证一个实验没有植物覆盖,另一个有植物覆盖。看来这位学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见写实验计划时需要学生仔细揣摩,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思维就会有明显提升。为此,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当学生遇到一些疑难问题、烦琐之事时,都能用这种科学的方法,像成人一样,甚至比成人做得更好,很快理清思路,并独立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记录、思考的能力

实验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启发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自然的奥秘。为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有效性,我常常要求和提示学生一定要在实验中进行观察、记录和思考,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进行实验。高年段学生通过3年级~5年级这三年的训练学习,已有了较强的对实验观察、记录、思考的能力,所以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思考。例如,在“斜面的作用”一课中,学生经过提出问题,猜想结果,拟订实验计划后,我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进行观察、记录和思考,学生通过填写书中表格,更加清晰实验步骤。首先通过直接提升一个物体的力是多少,然后沿斜面再提升这个物体的力是多少,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书中表格中,第二步再换一个重一些的物体做同样的实验,第三步再换一个更重的物体做同样的实验,最后学生很快发现沿斜面提升物体比直接提升物体更省力。学生自己很轻松得出斜面的作用就是可以省力。在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时,我引领学生提出不同坡度的斜面作用时,学生对这个探究问题更加感兴趣了。拟订完实验计划后,学生们自己搭建不同的三个斜面,这三个斜面每一个要比上一个陡一些,即坡度大一些,首先学生们直接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力,然后把数据填在表格里,然后再沿三个不同的斜面提升物体的力,学生们边做实验边记录,宛若一个个小小的研究家。由于实验步骤清晰,实验准确,实验数据搜集充分,所以学生很快发现:坡度越大越费力,坡度越小越省力这个科学道理。看着学生们的进步,看着他们在实验中进行观察、记录和思考,已成为一种很愿意去尝试的习惯,我真是由衷地感到高兴。通过这些事例,我真正感悟到: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实验中观察、记录、思考,在观察、记录、思考中实验,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

总之,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灵魂,我们要在课标性质、理念的引领下,利用一切能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契机,充分发掘学生探究的潜力。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让学生们的生活世界通过科学探究而得到扩展,让他们在探究中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秦燕飞.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5 (01).

[2]杨晓鹏,万爱珍,卢霖.关于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03).

[3]王丽清.浅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华夏教师,2015(01).

上一篇: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实行模块式教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