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0 04:23:15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质疑 探索 逆向思维 培养

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固定的知识容易,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能力却很难,特别是教会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则更难。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以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深入剖析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深思的结果。教师要善于激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疑,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对所读文章真正理解,必须要有质疑和探疑的精神。读文章不应仅满足于一般的感受和现成的结论,还必须要有透视力,能深入地理解,提出独到的见解。如《祝福》的教学中,祥林嫂的姓氏问题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我们可引导学生就这一小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散开了,这时学生的看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两处描写:“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和“大家仍叫她祥林嫂”,将学生的思维逐渐聚敛起来,联系小说主题思考:这两处描写是否闲笔?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新的想法便产生了,原来这里所表现的是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十分低下,她们连自己的姓氏也没有,这样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就更深了。

二、激发学生大胆探索求新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大胆地谈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坦率地摆出他们的见解,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探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用已有的结论去束缚他们的思想,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有的看法不够合理,教师也应充分肯定其合理的成分,以激发学生探索求新的动机。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最后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通常都认为这反映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对此有学生提出疑问:诗人把梦境写得非常美,正是为了反衬出对梦醒后的现实的极度失望,再联系“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两句其实包含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对人生沉浮的无限感慨,希望能及时行乐。对此说法教师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趁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诗人其实是通过写仙境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的丑恶,感叹人生的沉浮,那么末两句实乃激愤之辞,并未表现其“反抗精神”。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学生质疑探索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鼓励,他们乐意主动地去探索创新。

三、巧借朗读,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朗读中学生的大脑更易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更集中。朗读可以让学生的心理更投入地进入阅读情境,从而抑制无关的心理活动。因而,朗读形式更易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发更深层的思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和文章实际,或齐读,或个别朗读,或自由朗读,或指定朗读某些句段。如《祝福》的教学中就可指定朗读其中的一句议论:“然而在现实,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如果默读,往往会很轻易的就带过去;而如果朗读,由于注意力更集中,学生常会感到不易读通、费解,那是因为思维还未达到一定的深度。这种情况下,教师便可巧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学生再读,便可读成“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这样,便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正是以此激愤之辞来表现“我”这一新式知识分子对封建统治的强烈不满。同样,该文中四婶的两处语言:“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和“你放着吧,祥林嫂”,学生投入地读,就又会发现这二者之别,自然又有了新的问题,前后语序的这样处理,是无意的,还是另有深意?经常如此训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

四、培育逆向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做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也就是所谓的反弹琵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能冲破传统习惯的束缚,出奇制胜,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思维质量和思维效度。如《阿Q正传》一文,通常的分析都是从阿Q“盲目的自尊自大,可怕的自轻自贱”以及“惊人的健忘”入手去批判其“精神胜利法”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其实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试想,一无所有的阿Q在物质上已经贫困到了极点,他要活下去,唯靠精神上的支撑,而“精神胜利法”就是让他有活下去的勇气的信念(虽然靠的仅是虚幻的东西)。这与那些一遇到困难就沮丧颓废甚至轻生的人比起来,是多么可贵的人生态度!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身处困境时,也是常常用“精神胜利法”来宽慰自己,让自己能度过精神上的难关。可见,“精神胜利法”并不等同于不思进取、自欺欺人,也不完全是麻木愚昧的表现。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的思路拓宽了,获得了新的认知结果,对培育其创造性思维有积极的作用。

另外,我们在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打破妨碍创新思维的枷锁,如从众型思维枷锁、权威型思维枷锁、书本型思维枷锁等。

(作者单位 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她从孤独中走来 下一篇:学习兴趣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