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课有效性教学探究

时间:2022-06-19 03:55:42

中学思想品德课有效性教学探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育人活动,他的目标之一就是追求效率,讲求方式和方法。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达不到应有效果和效率不高是普遍现象。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方法 有效性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根本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所谓的提高和进步没有发展性,怎能有有效性呢?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实施中学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思品教师都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总结,结合新课标要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关键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提出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前提,也是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但它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和任务。思想品德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不少理论和概念性的东西需要掌握,像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政治经济制度、各个时期的不同规划等。这些知识目标就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同时能明确教学目标并能有效的学习。教师要紧靠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生活实践,确定好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重视教学的思想性,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的达到教育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二、能深入挖掘整合并运用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鼓励相互讨论,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作用。事实上,学生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对教材的认知,还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但往往课本中的知识总滞后于生活,此时对教育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适时引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案例,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大大的增强了。每当社会上发生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情时,我就及时搜集部分图片或材料,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去感知、去讨论。我也积极参与其中,运用教材所体现的观点和学生们进行辩论。由于教师把握教材准确,并能引经据典,分析得头头是道,往往使一些没有头绪的问题轻易化解。此时学生的参与性高,体会得更深刻,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

三、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前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每堂课开始前,教师应尽量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有目的性的设计好本堂课的导入部分,有时是提前准备好的,有时是灵机一动。好的课前导入应具有知识性和趣味,在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有所教意。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来说,故事、设疑、游戏、动画等都能较好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学习培养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等相关内容时,我讲到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干任何事情只有亲自尝试后才能知道难易”使学生从一个儿时就熟知的小故事中得到启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中学思品教学中,新颖灵活、科学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的思维方法等。对于实施中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要依据所授内容和学生实际。哪种方式和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中就采取哪种方式和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学的某一个环节,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可运用如猜谜语、讲故事、绘画等,随所学内容而变换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学习“人口、资源、环境”这一部分时,利用漫画《小鸟找家》、小品《超生游击队》等艺术作品来感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受到启发和教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重视课后总结和反思环节

做任何事情,事后都应进行反思和总结。所谓“熟能生巧”、“吃一堑,长一智”,做事不管成功与失败,要想今后做得更好,就必须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更应该使课后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它不仅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更加切合学生学习实际,也是教师自身的成长重要环节。教师课后反思和总结能很好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自身的教学能力。可有效的主要应从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学生学习后的表现反馈、教师的自我感觉等方面去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以后教学的应对措施。

有效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好和良好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愿望,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内部活力,促进学生提升品质、形成能力、张扬个性。这就需要思品教师善于创新,积极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再是难以克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2).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诸葛镇第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以导学案为载体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开展业余篮球训...